商洛学院:尚教为学四十年 践用至要育人才

07.09.2016  20:37
            以1976年成立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为起点,商洛学院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尚教为学、践用至要”为办学理念,经过几代商洛学院人的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该院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5年,该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教育厅转型发展试点两项评估,学校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抚今忆昔,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辛勤耕耘,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几代商洛学院人的无私奉献,几代商洛学院学子的努力拼搏,谱写了“桃李满天下”的壮丽诗篇。             ——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建校之初,学院位于商洛东端的东龙山上,当时的教学环境非常艰苦,教学条件异常简陋,“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毛毡房食堂、土瓦房教室”是对当时的形象写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商洛学院人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征程,经过40年的发展,商洛学院的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563632平方米,学校总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有专业实验室96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47个,学术报告厅5个,教学用计算机1948台。有馆藏纸质图书89.5万册,电子图书47.06万种,收藏有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教学软件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28项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其中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2016年,该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教学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该院的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校以来,该院一直重视专业建设。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现开办3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农、艺等学科门类,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学生近12000人,成为商洛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担负着为商洛市、乃至陕西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             ——教师队伍逐步壮大。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队伍的壮大与提升。长期以来,商洛学院一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教师队伍,激励该院教师加快成长提升教师队伍。该院现有专任教师51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51人;教师中有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3人,国家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 5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1人,专业带头人29人。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侯洵、徐宗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67人为学校兼职教授,聘请外籍教师5人,依靠社会团体、兄弟院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支69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为了实现“人才强校”的目标,该院正在实施“十大人才工程计划”,现有双聘院士张生勇、赵鹏大等2人,客座教授高胜利、赵桂仿等2人。至此,该院已经逐渐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             ——服务地方取得重大进展。 根深才能叶茂,商洛学院深深植根于商洛这块大地之上,商洛学院人树立了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积极参加商洛学院“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升本以来,该院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凝练打造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以实际行动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建校以来,该院为国家输送了30000余名合格人才,他们遍布商洛大地,有的还走向全国,在商洛各条战线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为商洛乃至陕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了王建军、刘占良、孟军、陈明发、李华、商原李刚、刘吉发、宋永利、彭亚红等一批杰出校友。             ——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 该院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该院依据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06年升本初期,认真研究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区别,参照兄弟院校同类专业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制订了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适应师范类专业向综合应用型转型需要,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学校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校同行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制定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2014年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补充修订。2016年,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需要,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必将大大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人才培养质量跃上了新台阶。我校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文化底蕴深厚,动手能力娴熟,创新思维活跃。近年来,该院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连年保持在14.5%左右,连续3年都有3个专业的学生考研通过率超过30%。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方面共获得国家级立项36项、省级立项157项;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家学会级奖励390项,省级奖励445项。2016年,该院获批6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创业率达到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真正推动商洛、为商洛培养和储备人才、给商洛出力的是商洛学院,当然也有同学选择远走高飞的,但是我觉得大多数的同学将会消化在这个地区,为商洛做贡献。”著名学者肖云儒说:“商洛学院是在商洛这块文化的沃土上树立的一座‘精神文化的塔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生勇教授说:“商洛学院是个好大学。”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是飘扬在丹江河畔上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支持着商洛城市社会品质的提升,支撑着商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商洛学院人正在用他们的努力致力于这张名片闪闪发光,这道风景线更亮更长;致力于为商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于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文/李超)
(责任编辑:卢延辉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