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小核桃”撑起“大产业” 成为对外靓丽名片

27.01.2016  07:15

核桃丰产园一角

商洛核桃

商洛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产区,享有中国“核桃之都”美誉。到2015年底,全市核桃总面积达310万亩、7000多万株,核桃年产量6.59万吨,产值超过16.5亿元。商洛核桃基地面积、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全国地市级前茅。目前,核桃产业已覆盖到全市98个镇办和98%以上的农户,成为商洛覆盖面最广、优势最明显的特色产业——

商洛核桃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

商洛市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光、热、水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核桃生长发育,是核桃最佳适生区之一。

商洛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据《洛南县志》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汉代,就被当地百姓辛勤种植。唐代已是“果之甚者,莫如核桃”。北宋《本草衍义》中记有:“核桃风发,陕、洛之间甚多”。《直隶商州志》也有:“商洛果之最甚者,无如核桃”的记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商洛核桃发展缓慢,全市仅有39.7万株,年产干果150万公斤,经过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核桃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57年,商洛地委、行署发出了《关于开展每户种一升核桃的通知》,1958年1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作出重要批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商洛人民备受鼓舞,全区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种植核桃群众运动高潮,共种植核桃99.3万升,核桃生产有了蓬勃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洛核桃产量曾占全国总产的1/10,外贸出口的1/6,占全省的60%以上。洛南、商州、山阳三县区曾排名全国十大核桃基地县之列,此间,全国核桃生产现场会、全国出口核桃现场会、全国干果科技座谈会等全国性核桃生产的重要会议均在商洛召开,《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先后报道和发表社论,向全国推广商洛发展核桃生产的经验,商洛核桃的知名度享誉全国。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商洛时指出:“你们这里搞核桃最保险,商洛核桃皮薄、仁饱,……你们可以大搞核桃。”再一次肯定了商洛核桃。1983年洛南核桃获经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8年《核桃优质丰产技术开发》项目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交易会铜牌奖。

1997年,省委、省政府把商洛核桃列为山地开发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共计投资1480万元,栽植核桃53.37万亩、1056万株。自1999年7月以来,核桃被确定为商洛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主要树种,国家累计投资和补助6.2亿元,连片种植核桃36.95万亩。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百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重点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绿色食品,把核桃生产列入全市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开发。2008年,市政府又制定出台核桃产业五年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全市主抓核桃干果产业目标,强力推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策扶持引导下,商洛市积极抢抓省政府扶持发展核桃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等政策机遇,认真实施商洛核桃产业发展2010-2015年规划,紧紧围绕做强做大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大目标,一手抓基地发展,一手抓科管增效,积极培育市场和龙头企业,大力推广标准化建园、高接改造、综合管理技术,全力推进规模化基地建设、低产林改造,全市核桃产业呈现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种苗繁育到良种建园、嫁接改造、综合科管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9月,商洛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都”。

核桃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产业

商山洛水增秀色,万千干果入画来。在洛南县石门镇留题村核桃种植大户黄荣军的核桃园里,记者见到,核桃树枝叶茂盛,核桃树行列规划整齐。黄荣军介绍说,他栽植的35亩核桃园已建成16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仅核桃一项,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留题村村主任说,他们村2000多亩耕地全部栽上了核桃,盛果期核桃面积达1700多亩,全村人均有1亩多地的核桃,每年核桃一项人均收入达2100多元。桥河村良种核桃技术协会会长刘仓石告诉记者,现在桥河村1600余亩耕地中,已有1400亩耕地建成了核桃园。去年全村核桃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有80多户,仅核桃一项人均就能收入3600元左右。

据了解,石门镇是洛南县的核桃大镇,现有核桃种植面积4.5万亩,全镇20个村家家户户种核桃,核桃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50多户。洛南县核桃研究所所长郭安柱介绍说,近年来,洛南县16个镇(办)都集中规划了一批万亩、千亩基地和核桃沟、核桃渠、核桃路。至2015年底,洛南县核桃面积达68.7万亩,年产量2.1万吨,产值5.25亿元。

核桃小乾坤,产业大世界。商洛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核桃标准园35万亩,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100万亩,实施品种改良提纯50万亩,建立无公害示范基地2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00个,发展核桃立体生态示范园100万亩;建立核桃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发展核桃专业合作组织200个,新建核桃初制加工场(点)100个,培养核桃技术服务人员2000人,带动10万户、20万人从事核桃产业开发。到2020年,全市核桃基地面积稳定在340万亩,综合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三个翻番”:即挂果核桃园平均亩产、核桃总产、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力争挂果核桃园平均亩产达到120公斤;核桃总产达到20万吨,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40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其中主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6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

商洛核桃是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商洛核桃是商洛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无论是栽培历史、良种推广、规模栽植、标准化管理,还是良种繁育、科技支撑、典型示范等核桃生产的关键环节,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甚至全国都有着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所长陈新乐介绍说。

据陈新乐介绍,核桃产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独特,潜在优势日益明显,核桃产业的规模效应已基本形成。横向看,目前全市核桃已覆盖到所有98个镇办和98%以上的农户,核桃已成为全市覆盖面最广、优势最明显的特色产业,是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全市任何产业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纵向看,商洛核桃基地面积、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全国地市级前茅,核桃已成为全市最具潜力、优势的绿色产业,具备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品牌的基础。

商洛核桃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提升。近年来,商洛市先后成功策划和举办了多个核桃产业重大节会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商洛核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商洛市核桃良种基地和丹凤县棣花镇核桃良种基地分别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和国家级核桃良种示范基地。2010年,国家林业局对商洛核桃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国核桃产业发展集群、引领中国核桃产业发展方向的定位和要求。“中国核桃之都”、“陕西省核桃产业强市”的命名和“商洛核桃”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使商洛核桃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商洛核桃产业发展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扶持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核桃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三书三长”包抓核桃产业示范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核桃产业达标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意见和方案的实施,商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做优做强核桃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将更加明确,“小核桃”撑起“大产业”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