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南县“流动法庭”接地气

08.03.2015  11:12
 

  在农家小院或田间地头,一枚国徽,一台流动的“大篷车”,三五张桌椅,几块法官和原、被告的身份牌——就是这样一个简易的“流动法庭”,庄严地开庭审理百姓的民间纠纷。3年多来,商洛市商南县“流动法庭”在13个镇巡回开庭,不仅调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还形成了当地一种特殊的法制教育和就地办案模式。

  商南县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村民到县上或者镇上法庭打官司十分不便。为了便民利民,化解群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商南县法院自2011年11月开始,推行“流动法庭”办案模式,坚持深入基层巡回办案。2014年,县法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矛盾纠纷多发的镇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巡回审理、法治宣传和诉前调解,形成了集审判、调解、执行、普法等工作为一体、定点巡回与“流动法庭”相融合的便民利民模式。全年巡回办案634人次,就地审结案件273件,与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联动排查化解172件矛盾纠纷。县法院在案发地富水镇马家沟村现场开庭审案,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试马法庭在皂角铺村当事人病床前开庭审判,挽回了一桩濒临破碎的婚姻。湘河法庭在辖区4镇集中巡回审理,成功调解10起金融借款纠纷,涉案金额达31万元。还组织法官到9所中小学校讲授法制课27场次,指导67个调委会调解民间纠纷172起,培训辖区人民调解员230人次;积极落实“三官一律进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31个。同时,加强“立案窗口”建设,不断完善接待、咨询、立案“一站式”服务,畅通“诉讼绿色通道”。实行“院长接待”制度,院领导全年先后接待群众210余人次,信访大厅接待来信来访400件500余人次,化解纠纷13件。院长殷本明先后两次赶赴90余公里外的十里坪镇,彻底化解了王芝兰信访案。并对经济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依法减免诉讼费用,实施司法救助7.49万元。召开执行案款集中兑现大会,向24案30余名申请人兑现案款160万元。“流动法庭”开设以来,法官们踏遍全县13个镇,93个行政村,行程2200多公里,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赠发“平安创建”宣传围裙2万条,累计办结各类案件300多件,受教育群众达1.5万人。2014年,该院开展刑事案件判后答疑17次,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如今,“流动法庭”已成为商南城乡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和谐建设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易寒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