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二五”水稻育种取得“三大突破”

25.05.2016  13:08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在品种选育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育成并通过省级及以上审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近180个次,育成品种数量、质量居全国前列和西南稻区主导地位,特别是中籼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
      一是育成品种产量取得突破。“十二五”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稻组合4个。35个国审品种区试显示,比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占68.56%。2014年宜香2115和德优4727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921公斤和953公斤。2015年宜香2115和德优4727百亩“亩产千公斤”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21公斤和1047公斤。
      二是育成品种品质取得突破。国审品种达到优质标准的占42.85%,达到国颁二级标准的占22.85%,育成了全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达到国颁一级标准的中籼品种。特别是在影响品质最大且最难突破的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旌3优177外观品质达到一级标准,宜香2905和旌3优177整精米率分别达到70.5%和69.4%,与圆粒型东北大米相当。
      三是优良性状聚合取得突破。在产量与品质结合上,国审品种增产3%以上达到高产审定标准且品质达到国颁二级标准组合6个,增产5%以上且品质达到国颁二级标准的组合3个,表明育成品种实现了高产与品质有机结合。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