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省两会环保言论摘录(四)

06.02.2015  22:22

  1月29日上午,省十一届政协三次会议在陕西大会堂胜利闭幕。在闭幕大会上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作重要讲话,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他讲到:要自觉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作为发展的重要准绳,实行山水林田湖路的综合整治,坚决打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攻坚战,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代表专访

  秦风热线记者专访

  省人大代表、省环保厅李敬喜副厅长采访实录

  记者:今年省“两会”期间,西安的天气状况很糟糕,这会不会让你感到压力?

  李敬喜:作为同样生活在西安的一名市民,我肯定也不希望西安老是这样的天气。应该说,对以西安为重点的关中大气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比老百姓更要着急,更加想要尽快地改变现状。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采取强有力的治污降霾措施,从去年的情况看,治理是有效的,西安去年的蓝天按照国家新标准考核,达到211天,比前年多出73天,空气中颗粒物降幅在全国74个城市前列。这里面既有天帮忙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努力。

  最近出现的重度雾霾天,主要是自23号以来,关中天气持续静风,污染持续累积形成的。仅就今年一月份和去年一月份同比来看,今年到这次雾霾天来临之前已经有10个蓝天,而去年全月才有4个,多出了6个。要知道在冬季供暖期,每增加一个蓝天,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每一个蓝天都是非常珍贵的。这样的结果表明:各级党委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只要我们继续这样治,我们的空气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对去年以来陕西生态建设的评价是“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实施铁腕治理”,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治理措施是什么?

  李敬喜:2012年冬季以来,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省关中地区成为了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三区十群”之一。可以说,去年和前年两年,我们采取了陕西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督办,除了我们环保部门之外,发改、工信、住建、公安等各个部门各负其责,联合行动,联防联治,陕西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最严厉的监管。特别是过去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措施在去年全部做到了。

  比如,比国家计划提前三年实现国五汽柴油全覆盖,仅就油品中硫排放还讲,现在一辆轿车的排放相当于以前的十五分之一,一辆柴油车的排放相当以前的三十五分之一。

  比如,西郊热电厂一号机组关闭和二号机组天然气改造,这是多年来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去年省上主要领导亲自协调督办,让西郊这一重点大气污染源彻底改观;

  再比如,西安市所有工地冬季停止土方作业,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再比如,去年淘汰黄标车,18.8万辆,当初国家下达任务的时候,一年要淘汰现有黄标车的一半以上,我们觉得任务太大,难以完成,但最后经过努力,比国家任务超了40%。

  还有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入冬以后,环保执法人员进驻47家重点大气污染源,实行24小时监管,推广网格化管理等等一些具体的措施,都非常有力,可以说把一切想用的措施全用上了。

  还有渭河的治理方面针对污染最重的支流皂河,采取的封堵排污口措施,农村环保方面加快建设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也都是非常有力的,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记者: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为什么用了这三个词来表明我们治理环境的态度?

  李敬喜:我觉得,省长这句话讲得非常贴切。

  更大的耐心,反映出环境问题的艰巨性、长期性,解决起来不是一纵而就,特别是大气环境,发达国家的治理用了四十年,我们现在的手段和措施要更为先进,肯定比他们那时候要快,但实现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让老百姓满意的蓝天还需要多年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一起向污染宣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

  更大的定力,反映出省委省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坚强决心,透出把保护环境放在发展之前的政绩观。

  更大的步伐,反映出各级党委政府将用时不我待的决心和毅力,加快改善环境状况,尽早的实现天蓝、水清、地绿、家园美好,实现建设“三个陕西”的愿望。报告对今年怎样保护蓝天、怎样系统化治理河流、怎样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怎样净化土壤环境,提出的措施都十分具体,十分量化,这样表述,让我们感到很实在,很有力,给人以明确的信心和希望。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一年生态治理的总遵循是“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环境的一体化治理,下一步,我们怎么来落实这个“一体化”。

  李敬喜: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林田湖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就是要用系统化的思维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严守生态红线,意味着“最后的防线”和“最小的危机”,意味着“最基本保证”和“最安全保障”,这是保证我们不犯终极错误,引发生态灾难的环境保护底线。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化的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和持续改善。落实这一措施,一是要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落实各个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每年公民的环境保护责任,保护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也就是群防群控;二是实行城市之间、区域之间联防联控;三是在治理措施上,要实行行政、经济、工程、管理、生物等措施一齐发力,综合治理,多措并举。

  记者:在大生态建设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把秦岭保护和渭河治理单独出来成为一项重要的整治任务,其中还提到渭河治理要启动新一轮的三年行动计划,您认为2015年秦岭和渭河在2015年整治的重点是什么?

  李敬喜:秦岭和渭河是陕西两大重要的生态体系,可以说,没有秦岭也就没有渭河,没有渭河,也没有关中经济带的繁荣。报告提出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概念,是国家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体现。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于1872年建立于美国,即黄石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由一国在其领土内所确认实施保护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区域。我认为这一措施,对秦岭的保护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就是要把它保护起来,不让乱开发,乱利用。渭河经过连续三年整治,水质基本达到了功能标准,这里我要向广大听众解释一下渭河变清的概念。我们渭河治理方案所讲的渭河变清,是让渭河水质达到功能标准,也就是杨凌以上达到三类水,杨凌以下达到四类水,而不是形象意义上的变得清彻底见底。渭河作为北方泥沙河,从甘肃以二类水入陕就是黄色的泥沙很重的河流,要让渭河达到清澈见底,还需要上游以及各个支流都解决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问题,这方面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启动新一轮渭河治理,主要是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稳固三年治理的成果,让渭河水稳定达到功能标准,主要是解决城市污水不断增加能得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让沿渭河的企业不能再偷排污染。二是在保障现有水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选,同时统筹关中水系建设,保障渭河生态基流,实现渭河水质再提升,让我们的“母亲河”变得更美,实现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鱼的目标。

 

   媒体聚焦

  农村环境面临新挑战 代表建议破解“垃圾围村”

  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许多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产生了严重的土壤、水质、空气和农作物污染等问题,而且呈现出多种类、难降解、高危害等特性,一些地区已呈“垃圾围村”之势。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刘少明建议:“农村垃圾处理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行严格的分类减量制度,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使农村垃圾从产生源头到终端处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垃圾围村” 农村卫生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陕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范例,进一步推动42个县和22个镇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整治工作。”省人大代表刘少明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令人欣慰。\

    “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在村头、路口、河边和田间,特别是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难以降解的农膜和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直接占用大量土地,造成耕地减少,土地生态结构变化的后果难以估算。”刘少明说,农村垃圾不但含有病源微生物和有毒物质,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成为其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极易造成众多传染源扩散。

  刘少明分析认为,受社会发展程度和体制机制制约,基层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运行过程不科学,农民对垃圾处置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没有形成,农村垃圾已经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区安全和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破解“垃圾围村”在于多部门的齐抓共管

  如何破解新时期农村面临的垃圾处理问题,刘少明建议,农村的垃圾处理需要住建部门牵头承担农村垃圾管理责任,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部门在做好农村工业污染监管、饮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

  “源头上的垃圾分类是终端处理过程中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键。” 刘少明举例说,一些区县推广“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活动,用日常生活用品向村民兑换废旧塑料袋和废弃农膜。有的地区由保洁员和监督人员给垃圾处理过程表现优秀的村民发放垃圾小票,每月按照小票数量换取酱油、食盐和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刘少明总结认为,实现新型农村生态环保发展,需要新的观念,把农村垃圾的终端治理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型联系起来,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使农村垃圾自产生源头到终端处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会外声音

  加强对废旧家电的回收监管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乔群柏寄语省“两会”代表委员,政府应关注废旧家用电器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回收监管,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
  乔群柏说,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用电器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淘汰更新很快。据统计,近两年我国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这五类电器产品年报废总量超过1亿台。如何保证这些废旧产品安全回收,不给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个大问题。就拿电池来说吧,谁都知道废电池污染极大,但现实中,小到手机电池,大到电动摩托车的电池,报废以后根本无人回收,往往是随意乱扔乱丢,对环境污染很大。希望政府出台扶持、监管政策,搞好回收,变废为宝。

 

 

(责任编辑:秦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