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埋头建设,憧憬未来

30.10.2014  18:00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刘振兴

      从西安到金港镇,取道无锡,一路交通便利却又错综复杂,对这里不熟悉的人时常会走错路,一不小心便会拐到一个烟柳小巷,陌生而又熟悉。司机李师傅路熟,在崭新的锡张高速上说笑了没多久,便到达了目的地。踏上脚下的这片热土,一股清凉的江风扑面而来,唔,我回来了。
      打开房门,放好行李,给媳妇打个电话,
      “喂,我到家了。
      “你不是刚从家走吗?咋又回家了?
      “”,我恍然一笑。在工地呆久了的人,总是很自然的把驻地叫做家,这里有一起建设的兄弟姐妹,这里有熟悉的高塔低沟,这里有明媚的蓝天白云,这里有共同奋斗的热血春秋。这里的一切伴随着我成长,这里的一切让我念念不忘。何之谓“”?此之谓“”,化工人的第二故乡。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啥都没有。而最早来这里的张经理说,这里以前是块荒地。漫天的野草,比人高。俩人蹲在地头吧唧,“这就是咱未来几年要混的地方啊,这真是‘白手起家’啊!” 做化工不容易,天南海北,远离市区。二十多了,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化工人付出很多。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不少人,整个项目部上百号人,男女老少,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一起上下班,吃饭、打球、逗狗、聊天,大家庭日益充盈,惹得厨师大姐操着淮南普通话抱怨:“哎哟,人推多料,饭不够吃滴”。而现场也变得日新月异,哪个地方两天没注意,再路过的时候,一座几十米的塔立起来了,上面几个管口拼成一个笑脸,对着你嘲弄:“小样儿,没见哥怎么来的吧~” 
      几个月一次的轮休,让我能够回西安总部休息一段时间,却也让人时常挂念现场的施工进度,担心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会不会碰到啥问题,都解决了没有。回来第二天便去了工地,见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弓着腰,打地坪;系着绳,爬框架;举着面罩,搞焊接,几个人围在一块看图纸,得,估计出问题了,赶紧解决吧。设计工程累,却又马虎不得,如同孕育孩子:工艺赋予它聪慧的大脑,设备赋予它健硕的躯干,管道赋予它充盈的血脉,土建赋予它坚强的骨骼,电仪赋予它灵敏的神经;通过施工将细胞连成组织,组织连成器官,最后形成一个大系统,环环相扣,紧密配合,着实费心。
      厂区最高的塔高108米,两个设备的小伙儿爬上去过,我没敢,腿软。退而去爬旁边的框架,70米高,能踏实点。在这里也能俯瞰全厂,心旷神怡:忙碌的塔吊,焊机,吊装,支撑,试压,保温。嗡嗡翁的吹扫声,伴随着远处江面上轮船的汽笛声,合奏着不同行业相同的前进乐曲。再看看江心岛上养猪的、种田的、洗衣服的岛民,厂区里电焊,灌浆,一二三扯着号子拉电缆的工人们,自豪,而又心酸。中国梦,不是梦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是辛苦的劳动人民一滴滴汗水洒出来的。有熟悉的工人师傅过来打招呼,“回来了啊”,“回来了,你一直没休息啊”,“嗨,休息啥来,手头上这些活忙完再说吧”。
      昔我往昔,雨雪霏霏;今我来兮,杨柳依依。拔地而起的工厂,拉动一方就业,带起一片繁华。从新疆塔里木到黑龙江漠河,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到宁波大榭岛,化工人的足迹走遍全国。他们很少回乡,却又把驻地当做第二故乡,扎根于斯,成长于斯,埋头建设,憧憬未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