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年计划”为指引 以“回迁安置”为抓手 未央区城(棚)改办全力解决城改“回迁难”

29.09.2017  10:28

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儿童娱乐区、健身器材、活动中心……走进未央区曹家庙村安置小区,这些设施应有尽有,6栋板式高楼楼间各种绿化苗木长得正旺,“我们的回迁小区比商品楼品质都高,小区内还有健身房、活动室呢。”回迁居民曹五堂告诉记者,小区旁边既有学校又有医院,离公交和地铁站点都很近,回迁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据了解,未央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回迁安置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区城改办牢固“回迁是最重的民生”的工作理念,以“三年计划”为指引,以回迁安置为抓手,以惠民益民为核心,全办上下紧守为民之心、干事之心,面对问题不回避、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解决城改“回迁难”问题。 

实行回迁安置工作网格化管理 

未央区城改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回迁难”问题要解决,必须上下响应、市区街村配合、行政区与开发区联动。“我们成立回迁安置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多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区委、区政府数十个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该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强化区级领导包抓回迁安置工作责任制,由区级领导和区级相关部门包抓未回迁村,制定“一村一策”实施方案;成立由街道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回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四个一”工作原则,即:每个村有1个区级包抓领导,有1个包抓班子、1名负责领导、1个推进方案;建立与各开发区回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开发区范围内回迁难问题,形成回迁安置工作网格化管理。 

今年回迁17个村安置房已进入回迁安置阶段 

实施回迁安置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未央区组织召开回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例会11次,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参加现场会3次,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以及配套问题140余件次,释放涉及11个项目、8600万元的安置楼建设监管资金,全部用项目建设;初步设立未央区城(棚)改项目基金池,制定《未央区城(棚)改项目过渡费借款实施细则》,按照“政府兜底”的原则,共向16个村借款共计约3.2亿元,用于群众过渡费发放以及安置楼建设。2017年回迁任务17个村安置房已全部封顶,进入回迁安置前期阶段;省考任务2425套货币化安置协议已签订;市考3个村已全面回迁,涉及回迁安置超期的新房村、大白杨东村、十里铺村、马泘沱村、草二村等5个城改项目已全面开(复)工,王家棚村城改项目正在按照工作方案,依法依规全力推进。 

搭建平台招商引商解决突出问题 

“分析‘回迁难’成因,具体体现为资金困难、配套薄弱、遗留问题突出等方面,问题复杂、推动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城改铁军精神,面对问题不回避,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比如:我们区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招商引商,今年市政府通报的6个延期项目,其中,新房村城改项目与中建合作,马泘沱城改项目与阳光城集团合作,十里铺城改项目于融创合作,大白杨东村城改项目与奥园集团合作,王家棚城改项目引进新的投资人兴正元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多方考虑,多腿走路,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加快设立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专项基金的工作进度;邀请银行、信托等融资机构,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的联系对接,加快项目手续办理,争取政策性贷款资金;主动搭建平台,为企业寻找合作方以及投资人;加速已列入建设计划市政项目的代征代拆工作,积极报批市政配套手续,将配套建设与安置房建设同步考虑、同步推进,明确责任,安排专人,全力协调,保障回迁群众日常生活。 

确保年内解决遗留问题尽快“销号” 

“今年是回迁安置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集中攻坚、啃硬骨头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千锤百炼的硬气、敢于担当的胆气,继续强化开发企业主体意识,早动手、早介入,确保完成西叶寨村等17个村的回迁安置工作。”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提速解决王家棚村长期未回迁项目问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推进工作,确保年内解决遗留问题,尽快“销号”。 

针对西安市电视台第九期《问政时刻》栏目曝光的问题,未央区城改部门专门制定了《电视问政问题整改落实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单位、科室和整改时限,整改工作从9月8日至9月31日分5个阶段进行,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方案》,重点整顿“懒、庸、推、慢、浮”等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作风不正、履职不力、律己不严等问题。 

文/本报记者张艳芳 

图/本报记者王晓峰 

西安城(棚)改问政整改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