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产业 布局创新

18.03.2015  18:55

经济日报》2015年3月18日第15版

      围绕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确定到2017年的具体目标: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每10万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达到1万人,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摘自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1、全社会研发经费

      2013年,陕西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342.75亿元,R&D经费强度(占GDP比重)2.14%。

      2、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数

      2013年,陕西省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总数达到9.35万人年,较上年增加1.11万人年。

      3、专利授权量

      2014年,陕西专利申请量达57512件。其中发明专利24399件,实用新型专利16067件,外观设计专利17046件;专利授权量总计2282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885件,实用新型专利15405件,外观设计专利2530件。

      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2014年,陕西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个省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2014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375项,获得支持经费21亿元;陕西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要有: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共306项,支持经费5.6亿元;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16项,支持经费960万元;陕西省创新团队计划32项,支持经费3200万元;陕西省县域经济及能力建设项目15项,支持经费3090万元;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123项,支持经费6318万元;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5000万元。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02个,陕西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国家部门专业、专项重点实验室105个。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论坛;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州政府农业厅签署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合作协议;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海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全省现有两院院士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3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8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6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59人,重点领域顶尖人才105名。

      4、政策保障

      2014年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方案,其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服务链。政策保障效应显著提升。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个省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渭南高新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创投基金。新建延安省级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万多家,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8家、复审12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09家,位列全国第9;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20家,占全省52.6%,新三板挂牌13家。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3D打印个性化人工假体制造研究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拥有相关发明专利达到35项,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金属增材制造综合服务商。

      2、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建成1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了73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成立了苹果、红枣、新型农机装备等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育成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21个,其中:小麦8个、玉米6个、油菜5个、水稻2个,为我省粮油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种业基础。

      3、民生科技领域

      大力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共确定出31个技术先进适用、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省级科技惠民项目,这些项目将在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地方病防治、生态农业建设、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开展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的推广和转化,使科技成果真正惠及三秦百姓。

      4、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

      2014年,陕西技术合同交易额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39.98亿元,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20%。

      5、每万元GDP能耗

      单位GDP能耗下降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3%、2%、3%和4.2%,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凝练出重点产业创新链15个、特色产业创新链11个,梳理出了亟待攻克的技术难点240余条,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转制类科研院所改革取得新突破。启动了果业、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天使基金等多支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工作。

      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育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1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5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个。

科技资源加速转化

      为加快科技资源向生产力转移转化,陕西省深入推进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全面启动科技惠民计划,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陕西省科技厅凝练出26个重点产业创新链、260多个关键技术创新点,面向全社会组织科技攻关,并以企业联合重大专项方式,组织实施了延长集团“煤油共炼”项目、陕汽集团“清洁能源汽车”项目等一批资源转化技术项目、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和特色优势装备项目。同时,围绕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为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陕西省参与设立天使基金,支持光电子领域的初创企业。此外,陕西省还落实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各项政策。

      科技资源集中一直是陕西省的优势。要加快转化步伐,陕西需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提前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取得领跑优势。

精彩之笔

      □ 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 陕西省科技厅与第四军医大学签订在陕“两院”院士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协议。

      □ 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科技成果展举办。

      □ 首届“长安银行杯”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举办,陕西省内创新团队勇夺两个行业全国总冠军和一个全国季军。

      □ 陕西召开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出台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

      □ 2014全球创业周活动首次在西安举办。

      □ 陕西省26项科技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 陕西省积极推进丝路经济带科技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州政府农业厅签署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合作协议。

      □ 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39.98亿元,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20%。

      □ 陕西确定“十三五”规划重大调研课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