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14.10.2014  11:21

习近平主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同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西方化的观点。

近代史的阵痛证明,西方的国家治理体系在我国行不通。从1840年开始,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我国进行着被动或主动的近代化和西化进程。西方的坚船利炮裹附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影响、颠覆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文化肌体,使我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一直伴随着阵痛和不适(戊戌变法、袁氏篡国、安福国会、张勋复辟、曹锟贿选、军阀乱战等等)。欧美的经济政治等制度体系是在近代化和西方化的强势语境下,被国人知晓,被一部分人尊崇,而且很多人至今仍然天真固执地认为近代化就是西方化。但是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放在1840年以后我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中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倡导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观点,是对历史的蔑视和规律的亵渎。

我国的文明形态、历史基础、价值偏好的特殊性表明,西方的国家治理体系在我国行不通。西方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建立在西方经济社会历史背景、价值偏好、思维结构、主流人性观念的基础之上的,是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在经济发展、文化嬗变、政治斗争的综合作用下发酵和积淀而成的。以原罪和救赎论为主要内容的基督教文化,塑造了西方的罪感文化传统和人性恶的文化认知,奠定了西方国家治理体系规制诉求的人性和文化根基。我国面对西方异质文明的“被动改造”,出现不适症状在所难免,原因是我国的文明形态、历史基础、价值偏好同西方是异质的。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放在中西文化差异的框架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倡导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观点,是一种文化虚无主义的观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我国已有制度资源,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我们不仅要从规范和制度的维度探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诉求、哲学基础及普遍模式,从本质上探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律,而且要从价值中立的立场出发,语境化地揭示治理体系在不同国家中的具体实践和实践状态,探索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模式和基本实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化政治社会体制改革,最大程度利用好利用足我国现有的制度资源,改造、完善我国现有制度资源,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水平。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