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励改革基本思路形成

03.02.2015  12:29

      日前,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我国深化国家科技奖励改革已经形成了“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的基本思路。其中,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励数量,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向。

      为提高授奖项目的质量,2012年,我国修订了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开单独评审,鼓励原始创新和重大发明创造的导向。2014年,为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严格要求自然科学奖代表性论文、论著不超过8篇的基础上,规定提交的授权发明专利最多不超过10项(前3项填写核心发明专利)。

      同时,大幅削减数量,优化奖励结构。2012年,三大奖励项目总数比2011年减少11.8%,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少25.1%、自然科学奖增加13.9%、技术发明奖增加40%,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三大奖项总数减少16.3%,比例结构大体上从原来的10%、15%、75%调整为15%、25%、60%,其中科技进步奖从2011年的283项减少到188项。2014年,总数和结构与2013年基本持平。

      在提质减量的同时,改革还侧重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突出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首次为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设立专门推荐渠道,不受推荐指标限制,2013年和2014年,各有1项通过该渠道推荐的项目通过评审。2012年,科技进步奖试点设立创新团队奖励,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2013年,扩大试点推荐单位范围,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2014年,试点面向所有推荐单位,3个创新团队通过评审。2013年,修订了创新企业奖励办法和评价标准,完善了评审程序和规则,加大了对企业主导完成的产学研用项目的激励力度。

      此外,科技奖励改革还通过建立推荐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公示制度、建立公众旁听制、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等方式,完善评审工作制度,增强奖励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