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科大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零的突破

02.09.2016  16:02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得立项批准,实现了零的突破。             该研究群体由廖桂生教授担任牵头人。该群体依托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的资助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围绕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空时自适应动目标检测理论与方法,发明了高分辨雷达成像新技术,创新出雷达目标识别和图像解译方法,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多种型号雷达系统,为我国重大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申报创新群体的成员中包括杰青3人、长江学者5人、优青5人、千人2人、青拔3人和新世纪人才19人。该团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培养全国百优论文5篇、提名5篇,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140篇,SCI他引2500余次,授权专利200余项。该团队今后将针对雷达面临的防空反导、战略预警和海战场等挑战,继续探索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一体化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目标定位为“引领先进雷达理论和新技术,形成雷达核心共性技术转移基地,推动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建立一支在国际上有地位、能大力推动我国雷达学科发展的创新研究队伍。”             为了充分总结成就,梳理今后研究目标,该校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讨,期间校领导亲临会场听取汇报,为群体今后的创新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该校明年将围绕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两个方向的科研团队申报新的创新群体。 (责任编辑:卢延辉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