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纪录片更具国际视野,南京广电着力搭建纪录片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21.09.2018  11:32

            纪录片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晴雨表”。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砥砺前行,从“高冷”神坛到成为公众文化,从“叫好不叫座”到进入主流院线,从纪录片的春天来了到纪录片火起来了、热起来了,及至今天进入了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中国纪录片正在呈现出一派充满活力的新气象。

  日前,为提高纪录片导演具有更高的国际视野,加速培养更多地纪录片人才,在2018中德影视文化交流周期间,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承办的“国际纪录片专业人才培训班”,邀请了三名德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为学员们讲述了他们与纪录片之间的故事。

  加速记录片人才培养

  呈现更多“江苏气派”优秀纪录片

  为繁荣国产纪录片创作生产,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激发广大纪录片工作者和制播机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国产纪录片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早在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就设立了“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并以专项资金扶持鼓励优秀国产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播出。

  而江苏一直是中国纪录片生产、发行、放映的重镇,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则是纪录片创作的主力军,多年来先后推出《百年南京》《城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南京城墙》《国家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以及大型季播节目《南京》等一大批优秀纪录片,并多次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华表奖”、“中国新闻奖”等大奖。与此同时,南京广电集团连续获得总局颁发的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优秀播出机构奖,成就了纪录片生产在全国城市台中的“南京现象”。

  在此背景下,“中德文化交流周暨国际纪录片专业人才培训班”应运而生。《广电视界》获悉,2017年南京广电集团就承办了中英文化交流周暨国际纪录片专业人才培训班。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德国制片人及纪录片协会、德国法兰克福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协办,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承办,吸引了来自江苏省广电媒体及影视公司创作人员150人参加了培训。

  “根据国家《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要求,江苏省制定了江苏优秀文化成果奖励办法,并启动了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纪录片创作迎来了美好时代。”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耿乃凡介绍说,作为江苏省纪录片创作的热点项目,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将通过策划“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纪录短片选题,预计三年将扶持100名创作思想端正、业务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纪录片人才。

  耿乃凡同时表示,南京广电集团作为江苏省纪录片创作有影响力的单位之一,报送的纪录片《乡愫》已经入选百人扶持计划,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纪录片创作人员不断学习、积极创新,多出优秀作品,学习国际纪录片市场的规则,学会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促进国际交流。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铭希望通过举办国际化交流,促进纪录片创作人才的培养,扩大视野提升水准,把国际化专业交流活动做成品牌活动,为参与国际纪录片节的竞赛评选搭建平台。

  “南京广电集团在纪录片创作、精品节目生产方面有着良好的传承”,南京广电集团总编辑马正华谈到,在国家广电总局“记录新时代”的要求下,希望通过学习国际获奖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叙事方式、文化呈现,培养更多的纪录片创作人员,涌现更多的纪录片精品。

  以国际视野塑造江苏纪录片品牌团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同时,伴随着“记录新时代”工程的启动,更多的纪录片人投身于火热时代,投身于火热生活,先后涌现出一批关注火热现实生活、讲述当代中国故事、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真实记录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

  让更多的优秀国产纪录片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通过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新时代中国纪录片人的时代命题。

  德国纪录片制片人及纪录片协会执行主席托马斯·弗里克

  在一周的时间里,三名德国纪录片制片人及纪录片协会执行主席托马斯·弗里克(Thomas Fricke),德国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评委、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节评委萨斯基亚·沃克(Saskia Walker),德国知名导演及制片人罗斯维塔·齐各勒(Roswitha Ziegler)分别做了《德国纪录片制作和市场剖析》《国际纪录片发行技巧和发展趋势》《分析国际获奖影片特性》《纪录片拍摄技巧》等专题讲座。

  德国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评委、莱比锡国际纪录片节评委萨斯基亚·沃克

  与此同时,德方专家还与两名中方纪录片领域专家,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MIDA导演计划负责人韩蕾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纪录片专业副教授郭劲锋与学员们围绕纪录片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创作理念和技巧等话题展开了密集交流互动。

  德国知名导演及制片人罗斯维塔·齐各勒

  学员们先后观摩了《现实的奇迹》《最后的陪伴》《记忆的碎片》《心中的世界》等5部德国获奖纪录片,听取德国纪录片行业专家的主题报告,了解国际纪录片的版权规范、市场规则、申报要求。尤其是在今年增加的片花诊断环节中,通过组委会遴选的《奇域》《我从天山来》《小萝卜头》《项羽》《南京•十朝印记》等五部片花,邀请中德纪录片专家现场诊断、点评,了解创作中片花的展现手法和国际表达方式,让学员们获益匪浅。

  在中德专家的引导下,纪录片创作者们通过了解风格不同的国际纪录片拍摄、剪辑、制作手法,尤其是纪录片故事讲述的国际化表达,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利于将更新的理念、技巧用到日后的创作之中。

  中国纪录片发展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纪录片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新时代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并赋予了纪录片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也期待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片团队不断涌现,向全世界呈现更多具有“江苏气派”的优秀纪录片。

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