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我们与15位好人相约(图)

22.09.2014  06:13

 

 

 

 

 

 

 

 

 

 

 

 

 

 

 

 

 

 

 

 

 

 

 

 

 

 

 

 

 

 

  编者按:5月7日,华商报报道了省文明办从5月起,每月都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10~15名“陕西好人”。“陕西好人”分为助人为乐好人、见义勇为好人、诚实守信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孝老爱亲好人五种。

  从5月至今,我们与大家分享了3期共50位好人,加上今天华商报报道的共计65位。这些人,就在你我的身边,他们非常平凡,他们默默无闻。

  这一期,我们继续展示“正能量”,让每位读者能感受到身边的温暖、爱和关怀。更重要的,希望他们产生的榜样的力量带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温暖别人的“好人”。

  助人为乐

  赵银凤

  感召500多位志愿者献爱心

  女,195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咸阳人,咸阳二纺机退休职工,现为咸阳银凤爱心服务中心宣传委员。

  2006年8月,她成立了“银凤感恩普济协会”,唯一的基金就是她每月八百余元的退休金。她的事迹感召了500多位志愿者一起与她共同完成“感恩社会,奉献余生”的事业中。

  (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王宽忍

  18年义务扫路

  男,1938年11月出生,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镇沟西村村民。18年来他义务打扫桐李路沟西段,被当地人们称赞为“创卫卫士”、“沟西交警”。他自费购置扫帚、铁锨等,每天义务打扫、清理路面杂物,一干就是18年。2009年,镇政府倡导村民学习王宽忍:只知奉献、不图回报、不求索取的精神。

  (渭南市文明办推荐)

  赵平

  “大爱无疆,润物有声

  男,1965年7月出生,延安子长人,现为宜川县赵平工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一个讨饭出身,白手起家的个体老板,却从2009年起资助了36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几年来赵平已资助贫困学生89.9万余元,到自己定的目标完成,预计将资助200余万元。县政府送给他“大爱无疆,润物有声”的牌匾。

  (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李军

  14年来献血35000多毫升

  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开封人,现为西安铁路局宝鸡机车检修厂设备车间管道工。他14年来坚持捐献全血64次,捐献机采血小板27次,献血总量达35000多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他是工友眼中的“献血英雄”,以无偿献血这种特殊的方式,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西安铁路局推荐)

  见义勇为

  崔延安

      恶势力面前挺身而出

  男,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延长人,现为延长县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2013年4月18日下午3时许,他接到妻子电话,说发现有可疑人在撬邻居家的防盗门,他立即报警并不顾个人安危阻止窃贼逃窜,最后与民警将3名嫌疑人抓获。他在恶势力面前挺身而出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聂国松

  跳下断桥救孩子

  男,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康白河人,现为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2012年3月15日下午4时,在蔓营村,一个小孩掉进水里,聂国松跳下3米多高的断桥,因为此前暴雨导致河水湍急,聂国松还是使尽全身力气救出孩子。因此落下腰椎体3-4、4-5纤维环破裂。虽然如此,他从没后悔过救人的行为。

  (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敬业奉献

  刘亚玲

  放弃高薪守护乡亲健康

  女,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高桥人,现为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丰京医院院长。

  在西京医院工作了数十年的刘亚玲在2005年放弃高薪辞职回乡,办起了乡村医院——丰京医院。

  只要前来看病的人,她都一视同仁,有人向丰京医院周边的群众打听刘亚玲,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刘亚玲的从医精神。

  (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廖泽松

  自学成才的“冠军教练

  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宁陕人,现为宁陕县宁陕中学教师、科技辅导员。

  2010年宁陕中学投入15万元成立了廖泽松工作室,廖泽松通过网络自学,再辅导学生,先后夺得2012年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冠军,2013年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卫冕冠军等多个奖项,因此被同事们誉为年轻的“冠军教练”。

  (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孝老爱亲

  李碧荣

  坚持背公婆下楼散步

  女,1974年7月出生,千阳县城关镇东城社区居民。

  李碧荣的公婆因身患老年滑膜炎等疾病,双腿无法独立行走,生活起居难以自理,她主动扛起了照顾公婆的重担,不辞辛苦,不怕劳累,同睡一张床,悉心照料着自己的公婆,为了让公婆能出门透透气,散散心,每遇天气不错时,她坚持背公婆下楼用轮椅推着散步,她坚持给公婆勤换洗,勤翻身,勤按摩,想尽一切办法让公婆过得舒服。

  李碧荣丈夫的大哥是聋哑人,身患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和李碧荣的公婆生活在一起,难以照顾自己。李碧荣也会照顾大哥,在语言交流上有障碍,尽量宽容大哥,使大哥的生活有着落和保障。李碧荣在家努力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她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她觉得也是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宝鸡市文明办推荐)

  金和清

  赡养继父从不埋怨

  女,1957年3月出生,祖籍上海,现为陕棉八厂劳动服务公司退休职工。

  1964年金和清随父母从上海来到咸阳,定居在陕西第八棉纺织厂,1966年金和清的亲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多年后两个姐姐相继出嫁,她婚后便和母亲、继父生活在一起,一住就是30多年,母亲于1997年患病去世,之后她承担起了赡养继父的责任。

  2006年7月继父陶桂福老人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伤,10月份再一次摔倒造成胯骨骨折,因为年事已高无法手术,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要照顾90多岁老人更需要几分耐心和坚持,金和清从那天开始端水端饭,擦屎接尿,五年多时间,2000个日日夜夜,金和清照顾着和自己没有任何血源关系的继父陶桂福。每当有人问她时,金和清说:“我是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用自己的辛劳汗水,书写了平凡人的不寻常的人生价值。(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刘佩林

  多年如一日照顾岳父

  男,194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宣化人,现为中航工业华燕公司退休干部,现居住在南郑县大河坎镇华燕生活区。

  2008年9月,近90岁的岳父张强突然中风,虽经紧急治疗,但生活难以自理。

  近70岁的女婿刘佩林主动承担起照顾岳父张强的生活起居的责任,为老人做饭、洗身、喂药,整理日常家务。他对待老人细致入微,经过半年调养治疗,岳父张强的病情有了好转,说话比以前清楚多了,吃饭、喝水也顺畅了。

  家属区的许多人都对老刘的尽孝之心啧啧称赞,他们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儿好不如女婿好,可是女婿天天服侍在老人身边真是少见,老刘不容易啊!

  刘佩林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人尽孝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好的。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孝敬好老人,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耿正秀

  十九年服侍失明的婆婆

  女,1951年6月出生,白河县小双镇红椿村村民。

  19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双目失明、体弱多病的婆婆,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

  1995年,婆婆陈回秀因病双目失明,一时难以接受打击,常常发脾气、耍性子,耿正秀不仅没有嫌弃婆婆,反而默默承受着委屈,日夜陪伴在婆婆身边,苦口劝导,直至婆婆重拾生活信心。

  她天天起早贪黑,做饭洗衣,料理家务,帮婆婆洗澡更衣,清洗便桶,吃喝拉撒全部照顾得妥妥当当。有时婆婆情绪不好,与丈夫发生矛盾,她还耐心劝阻丈夫,“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

  耿正秀用她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孝老爱亲、淳朴善良的博大情怀。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

  2013年9月,她被评为第三届白河县孝老爱亲模范。

  (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诚实守信

  盛金兰

  从下岗女工到好军嫂

  女,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祖籍山东,1997年随军到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某部队。盛金兰是一名下岗女工,她凭着韧劲在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创办“军嫂饺子店”。十几年来,在大家眼里,盛金兰不仅是饺子店的老板娘,更是个乐于助人的大好人。她曾荣获西安市“好军嫂”等荣誉称号。

  (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魏晓芳

  为照顾独居老人办起家政公司

  女,1974年1月出生,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小丘村人,现为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晓芳搞餐饮、干家政、办养老,先后被全国妇联评为“小额贷款先进工作者”等。看到独居老人无人照料,2010年9月,魏晓芳投入100万元创办了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安置554人就业。(铜川市文明办推荐)

   谢海琴

   诚实做人”的她曾帮过4000余人

  女,1970年12月出生,佳县方塌镇人,现为陕西省榆林市谢老大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海琴秉承“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信条,在短短几年内,有4000余名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群众、残疾人、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了她的帮扶关爱,截至目前已捐款达210多万元。

  (榆林市文明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