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丝绸之路新起点上 陕西能否再承历史使命?

27.01.2015  12:08

西部网讯(记者 王莹 敬泽昊)自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百余年后再一次火了起来。与此同时,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争也拉开序幕,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耀眼的长安城,能否再续辉煌?这是陕西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红利正在无限释放

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见到了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在格鲁吉亚受到了该国总统总理的隆重接见,在土耳其感受了中国援建的高铁,在希腊参观了中国投资的港口……在去年随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节目组横穿欧亚大陆的旅程中,省政协特聘委员、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曾切身感受到了新丝绸之路所散发出来的热度。

肖云儒说,车队受到了沿途多国政要的欢迎——哈萨克斯坦的前总理,乌兹别克斯坦和意大利首都的市长,格鲁吉亚的总统总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当它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后,其所释放出的红利不仅吸引了沿途国家的积极响应,也让这次旅程受到了出乎意料的高规格礼遇。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市长,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表示,非常期待中国能够把高铁修到中亚来。”肖云儒说。沿途国家对于中国的期待,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商机,中石油、中铁建、中远等大型央企,已经开始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进军。

企业“走出去”步伐要加快 及早转移过剩产能

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陕西,虽然起步较晚,也有不少大型省属国有企业在中亚扎根,比如,延长集团和西电集团参与了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和电力项目,铜川的水泥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起了该国最大的水泥厂,陕汽的卡车正驰骋在中亚多国的道路上……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面临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继续鼓励陕西企业进军中亚乃至更远的地区,是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最佳路径。

正在召开的陕西省“两会”上,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也成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政协委员王联章认为,应充分发挥省内国际化大型跨国集团优势,本着产融结合的理念,将金融、通信、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投资等领域优势结合,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为陕西及西部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提供一揽子服务。

政协委员谷孟宾认为,作为装备制造业强省,在国内行业利润下降的情况,陕西应加快相关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及早转移已经或即将过剩的产能。

小商品更吃香 陕西还需“大小通吃

肖云儒则持不同意见。他说,在丝绸之路万里行的旅途中,有一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相比大型项目投资,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在沿途各国更具有优势,但它们都和陕西无关。”他认为,这个问题值得陕西的政府和企业重视。

在佛罗伦萨,一条街几乎全住的是来自浙江的商人,浙江生产的各种小商品让他们成功扎根下来。”肖云儒说,这些和当地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商品,或许更有助于推动“民心相通”。

反观陕西,小商品恰恰是一块短板。人大代表张为国认为,这块短板可以从特色的农产品开始补起,比如陕北的苹果、陕南的茶叶,耀州的瓷器和汉水流域的丝绸。他说,古时张骞把茶叶、丝绸、瓷器带出国门,又把其他国家的东西带回国内,这就是做到了互通有无,今天看来仍然是可行的。

只要“走出去” 企业总会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

陕西为什么没有大型的民营企业,这个问题值得反思。”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这句话。他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已在省内站住脚跟的民营企业并不愿意走出去。

张为国认为,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之所以形成以上尴尬的局面,更多的问题来自企业内部,比如语言、贸易规则、法律援助等,他的公司在跟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中,就曾因“货到付款”还是“款到发货”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但他坚信,“走出去,适应大潮,企业总会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