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改 村在变 西安碑林区棚(城)改实现华丽转身

10.11.2015  14:49
  棚(城)改工作关乎棚户区(城中村)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级政府为群众谋福祉的必然选择。碑林区昔日破烂不堪的院落、狭窄的通道、老式煤炉、泥泞的小道转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林立的高楼。水电气等设施接通了,小区的花园建起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群众健身广场、地下车库等也陆续跟进和完善;年轻人走进了阅览室,老年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小朋友在小区里跳着嬉闹着,一幅幅和谐的图卷正在展开……这是西安碑林区棚(城)改十年矢志不渝奋斗和华丽转身的缩影,也是居民群众美好向往已然实现的写照。   自2005年12月起,碑林区启动了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李家村服装城综合改造,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先后完成了22个村、24个城改项目和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群众76000余人,回迁安置住宅面积320余万平方米。碑林区棚(城)改工作一路走来有成功经验,有驻足思考,也有为民担当,更有承载碑林区几万棚户区(城中村)百姓的期望,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强化问题导向 关注民生民本   随着碑林区前期实施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住宅回迁安置工作的结束,如何实现回迁安置后群众的安居乐业始终是碑林区棚(城)改人高度关注和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   碑林区棚(城)改办首先从基础配套设施入手,严格要求项目单位保证水电气、电梯、消防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到位,满足回迁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地下车库、供暖等设施及时跟进和完善;在小区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之前,由项目单位确定一家物业公司为群众提供服务。其次,在日常工作中,碑林区棚(城)改办落实领导分片包抓、干部包抓社区和回迁安置项目责任,精细化管理,一对一服务,定期深入回迁安置小区,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难事、烦心事;相关业务科室不定期对社区和物业公司开展巡查和督导,发现问题,责成其及时整改,不断提升社区和物业公司服务群众的效能。同时,大力推进股份制改制工作,以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明晰产权,对群众回迁安置商业房实行统一经租,公开竞标,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根本保障。    突出素质养成 提升服务水平   村民“上楼”了,但骨子里还有村的概念和老旧习俗,如何让原有的村民较快地融入现代化居民生活,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也是摆在碑林区棚(城)改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答复的命题。   在完善棚(城)改项目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碑林区注重从“村民”的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入手,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首先,努力打造标准化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先后为西何、南沙等多个社区建成了300平米以上的办公用房,从功能设置、标识标牌、活动设计、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提升。社区建起了一厅式办公大厅,为群众提供低保、医保、救助、助残等方面的服务;新建了多功能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室、小区防范监控、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等,努力打造十分钟便民圈。其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居民素质,充分利用社区功能室,通过灌输式授课培训、举办红歌会、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方式,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指导居民成立文体团队、红白理事会、引入社会组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随着各类组织深入工作和有效服务,居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悄然变化,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抢抓发展机遇 稳步推进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中省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如何抢抓机遇,厘清思路、开拓创新,真正把棚(城)改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是碑林棚(城)改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碑林棚(城)改人首先在吃透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上下功夫,组织专题培训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新老政策比照,总结完善棚(城)改经验和不足,确立了“规划引领,连片改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惠民益民”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区街联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其次,健全和完善了棚户区改造项目“两会三审”、分级决策制度;对项目策划、包装、计划、规划、投资收益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增设了项目单位资质、成功案例、纳税地等准入条件,只要不符合产业导向、经济效益差、投资密度小、带动效应弱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核准或备案。重点强化对项目单位资金实力的认定,建立了改造项目诚意金监管制度,通过开设资金监管账户,完善监管方式,根据项目用地规模确定监管资金数额,按照项目进度分批释放监管资金,确保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碑林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助推全区经济转型优化升级。   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对碑林区的严峻考验。必须有忠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责任的担当作保障;也只有不畏困难,锐意创新,戮力前行,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碑林区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中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精神,强化对棚改“新八条”的理解和运用,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心怀为民谋福祉的强烈责任和时代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实的步伐,努力为美丽碑林建设再立新功,为和谐宜居西安贡献力量。    碑林区棚(城)改项目典范    李家村的现代商业中心   “抬头不见天,行走三尺道”,到过此地的人们经常这样形容李家村这个经营村落。作为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城中村”,李家村位于雁塔路以西,长胜街以东,友谊路以北,煤炭研究院以南地区。距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钟楼旧城仅1公里之遥,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创造更大价值的商业环境,碑林区政府决定对李家村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历时五年改造后的李家村,抛去了往日那个杂乱拥挤的旧容颜,换上了繁华、整洁、高雅的新外衣。2008年5月16日,在拆迁改造后的李家村竖起了一座35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它集大型百货、超级市场、国际影院、数码城、电玩城、高档公寓和写字楼等诸多建筑为一体,充分彰显与原李家村服装城天壤之别的现代商业气魄和文化冲击。它的落成填补了这个商圈原本的业态不足,使其从单一的模式中跳了出来,真正成为功能化、现代化商圈。使消费者以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漫步于世界的潮流商品之中,感受现代生活的独特魅力。    东窑坊的新型综合小区   东窑坊是西安市重点启动的18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占地48亩。该地区较金花北路低5至7米,地势低洼,没有市政配套,上千人只有一个旱厕。居民住房基本都是历史形成的棚房和临时搭建的建筑,环境质量极差。这里逢雨必涝,遇涝必灾,是全市防汛重点地区。市委、市政府对东窑坊改造十分重视,将其列为全市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   2007年3月24日,东窑坊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大力配合下,碑林区政府经过周密部署及辛勤努力,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05户1416人,实现了拆迁“”上访,使社会和谐在棚户区改造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该项目在2009年9月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新型综合小区包括幼儿园、医疗中心等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城市功能完备、基础设施齐全,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集商贸、娱乐、人居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小区。(来源:三秦网)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