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桑巨变中走向新的辉煌

24.09.2014  12:05
  

一个甲子又五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头望,陕西经济的发展犹如一列高速列车,呼啸而来。

六十五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跨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改革、开放、创新是陕西建设发展不变的主轴。量的跨越到质的提升,陕西实践了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

六十五年,陕西,用经济的跨越发展展示着自己惊人的能量。

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2010年,陕西经济的发展给了世人一个感叹号。这一年,陕西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正式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

六十五年的发展历程,2010年是其中的一个“闪光点”。从1952年陕西全省生产总值仅为12.85亿元,到2001年、2004年分别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2006年、2007年分别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之后以年均增加1500亿元以上的水平快速发展,2010年突破万亿元,到2013年达到16045.21亿元,居全国第16位——透过这一个个的标志性数字,我们触摸到了陕西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纵观陕西经济发展史,解放初到1978年,发展极不稳定,跌宕起伏,呈跳跃波浪形发展,最高与最低增速相差较大,1961年降幅达33.4%,1969年增幅高达45.2%;1978-1994年,发展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各年均保持增长态势;1995-2013年,发展驶入快车道,除2001年外,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陕西克服种种不利影响,经济增速稳居全国各省第一方阵,2013年居全国第6位。

历经六十五年的发展实践,陕西更加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发展,人均GDP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952年,陕西人均GDP仅85元,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1年迈过5000元大关,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09年之后每两年跨越一个千元台阶,到2013年达42692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84元,接近7000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连续跨越。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水平跃升至中等收入水平,表明陕西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期,开始步入了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时期。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六十五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陕北地区发展迅猛,比重大幅提升。2013年生产总值4200.89亿元,占比25.9%,比1978年上升17.4个百分点。关中继续保持中坚力量,2013年生产总值达10046.13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1.8%。陕南初步形成循环经济,2013年生产总值1997.16亿元,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倍。西咸新区城市骨架初步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五大组团形象初显。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及沣东新城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增长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改革添活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未来有远谋,改革是核心。改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脉络,并成为推动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的强大动力。

2013年,陕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5􀏑55.5􀏑35.0,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变化。改革的力推下,陕西从要素驱动阶段的产业政策向创新驱动阶段的产业政策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农业为主导,陕西工业底子十分薄弱,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4􀏑14.9􀏑19.7。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国家“三线”建设期间,陕西的工业经济框架开始形成,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4􀏑52.0􀏑17.6。由以农业为主导的“一、二、三”模式过渡为依赖重工业的“二、一、三”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陕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陕西各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表现为“二、三、一”模式。与1952年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5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5.3个百分点。

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后,陕西非公经济迅速崛起。解放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主导。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陕西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增强。199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26.7%,2000年上升到40.1%,2011年超过50%,2013年已达52.2%,比1997年提高25.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非公有比重达59.6%,比第一、二产业高27.4和8.6个百分点。

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陕西改革步伐加速迈进。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和加快转型升级,国资国企改革、县以下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创新西咸新区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等多项改革,是经济发展指标能够继续保持“陕西本色”的有效动力。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422.6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增速仍居全国第一方阵。

引进来走出去,“陕西制造”从国内走向世界

2013年11月14日,美国强生公司与西安高新区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西安建设强生全球最大产能供应链生产基地;12月4日,国际IT巨头微软公司与陕西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创新中心”、“微软技术实践中心”、“西咸新区智慧城市”等项目落户陕西……据统计,2013年,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陕西投资。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设立企业与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陕西制造”从国内走向世界——法士特集团的重型变速器已是世界级的;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入围;陕西煤业、建工、陕汽、秦川机床等一批企业都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引进来,走出去,2013年陕西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成效,正是六十五年来陕西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前进、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的见证。目前,全省进出口企业有上千家,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不断增加,陕西与世界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从1985年陕西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格里拉金花酒店一期竣工起,陕西便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2012年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落户陕西,刷新了外商在华单笔投资纪录。2013年,全省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4家,合同外资金额37.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78亿美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101倍、451倍和14711倍。来陕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住陕西,陕西正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陕西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支撑和桥头堡,必将大有作为。

六十五年,在探索与践行中,陕西用自己的智慧与魄力,推动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梦想的蓝图也逐一实现——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伴着改革的“鸣笛”声,发展的列车还在继续向前,朝着新的梦想奋力前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