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引汉济渭 调汉水“解渴”关中

07.01.2016  17:34
          12月22日,“追赶超越争一流同步够格奔小康”媒体采访团来到引汉济渭工程部,对引汉济渭工程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引汉济渭工程工程穿越秦岭屏障,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解决关中、陕北缺水,统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水资源,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重大水利工程。 

          引汉济渭惠及陕西500万市民用水

          引汉济渭工程整体由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两部分组成。调水工程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组成。黄金峡水利枢纽位于汉江干流汉中市洋县境内,是调水工程的龙头和主水源地,规划年调水10亿立方米。三河口水利枢纽位于汉江支流子午河峡谷段,是调水工程的调节中枢,规划年调水5亿立方米。秦岭输水隧洞进口位于黄金峡水库坝后汉江左岸,洞线向北经三河口水库穿越秦岭,出口位于秦岭北麓黑河金盆水库东侧的黄池沟,总长98.3公里。输配水工程由南干线、过渭干线、渭北东干线和渭北西干线组成,总长度334公里。
该工程采取“一次立项,分期配水”的建设方案,逐步实现2020年配水5亿立方米,2025年配水10亿立方米,2030年配水15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可支撑7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满足增加500万人规模的城市用水。可以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工程建设也将为陕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陕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密切陕南与关中经济联系。通过水权置换,在黄河上争取更多用水指标,推动陕北黄河引水工程建设,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同时,每年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6至7亿立方米,有效补充黄河的水资源,成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补充,是沟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战略性水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引汉济渭盘活陕西水资源

          引汉济渭工程对陕西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建成后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3个县城5个新城和2个工业园区,总计2348万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还将归还被大量挤占的300~500万亩耕地的农用水,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通过每年增加渭河干流水量7~8亿立方米,有效提高渭河纳污能力,维持渭河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通过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黄河流域,增加渭河入黄水量,为陕北在黄河上争取更多用水指标,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将配套实施交通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工作,库区治理项目以及旅游开发等,进一步促进陕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密切陕南与关中经济联系,为陕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建设范围涉及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多种珍稀植物物种分布其中,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建设生态工程、绿色工程的远大目标。公司充分利用科技和网络技术资源,为6、7号洞环保项目安装了图像监测及水质检测设施,24小时监测施工排水情况,切实保障环保工作。该设备是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能实现实时采集施工现场图像、水质数据。图像数据通过高速移动互联网络传送到云端数据中心服务器,再利用通讯平台中间件软件将数据进行转换,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通过PC、手机APP随时访问,即时掌握现场工作情况;水质检测部分是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水质预警数值,当水质达到预警值时,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闪烁警告,并将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给相关人员,为及早做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让引汉济渭工程多了一个具有“千里眼”、“顺风耳”的环保监测“预报员”,也使得工程环保工作更高效,更便捷,更智慧。

          引汉济渭工程关乎着陕西人民的福祉,是盘活陕西水资源,平衡陕西水资源空间,是陕西永续发展的命脉工程,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我们希望这一重大水利工程早日惠及陕西人民群众,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