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赶超越中唱响陕西节奏

05.03.2015  10:35

 
        去年,家住商南县太平庄村涧水沟组的陈秀兰,在自家门口找了份工作——为当地某企业生产的数据线缆安装卡口。和陈秀兰一样从事此项工作的,在太平庄村有20户。这份工作让他们每户每月可以增加800元左右的收入。
        窥一斑而知全豹。去年,陕西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就业稳增长的背后,是发展的有质有量。
        近两年,经济发展“”字当头——全球经济复苏仍艰难曲折,经济增速弱于预期,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共振,下行压力持续存在。我省通过深入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增速达到9.7%。“这表明我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陕西经济追赶超越的步伐并没有减慢。
      补强对外贸易“短板
        春节前夕,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记者看到海关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大货车上装满苹果汁的集装箱。随着陕西苹果汁“走俏”国际市场,这些苹果汁会“漂洋过海”,抵达美国、德国等国的超市货架。
        作为我国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和出口基地,近两年我省每年浓缩苹果汁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出口总量占中国的45%、占全球市场的36%。据初步统计,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平均每天办理1500吨浓缩苹果汁的入区业务,并呈现出业务量井喷式增长。
        对外贸易,是我省经济长期以来的短板。2014年,陕西对外贸易实现了新的突破。全省进出口总额168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出口855.54亿元,增长34.9%;进口827.99亿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76亿美元,增长13.5%。
        三星项目对陕西的进出口作出了直接贡献,直接提升了陕西的外贸依存度。我省外贸依存度长期以来在8%左右徘徊,2014年超过产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我省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延安、渭南海关正式设立,通关合作机制拓展到内蒙古、广西;西安航空口岸新增及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11条,航线总数达到28条,遍布亚、欧、美三大洲的20个城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入出境旅客达到111.15万人次,连续4年年均增长40%;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西安铁路口岸获批,西安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
        我省还积极鼓励省内企业到中亚等国合作建设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产业园区,在良种繁育、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与国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已有90多家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建厂,完成海外投资6亿美元。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百个。“长安号”货运列车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发送货物5.3万吨,出口总额8000万美元。
        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挺进
        近两年,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业界一片惨淡,不少企业盈利堪忧。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却逆势而动,总体形势向好,企业发展逐渐摆脱高耗能粗放式的掣肘。
        早在2003年前后,黄陵矿业公司就开始谋划布局循环经济建设,如今,电煤经过洗选产生煤矸石,煤矸石用来发电,发电废弃物制成免烧砖供建筑使用。在黄陵矿区,这一闭合循环的产业链节约了煤炭资源和运输成本,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将废渣、工业烟气变废为宝,引领了一条“就地吃干榨尽”、“采煤不烧煤”的低耗能、污染少、效益好的工业化新路。
        我省早在十多年前,就按照“三个转化”的思路,加大项目投资,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
        在项目投资上,我省开工建设榆林西湾露天煤矿,杭来湾、安山、青岗坪、金鸡滩煤矿项目获得核准,总规模1840万吨,曹家滩、郝家梁、王峰煤矿取得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批复,总规模1920万吨。启动榆神矿区(四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杨凌热电、750千伏西安南、330千伏定边输变电项目……
        在推动深度转化上,2014年8月,北京文新德隆公司投资的兰炭制民用洁净型煤生产线成功落户神木,开启了神木兰炭作为民用清洁燃料的先河,取得了兰炭多用途利用产业化发展的突破。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建设一条年产30万吨兰炭洁净型煤的生产线,二期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万吨兰炭型煤的能力。目前,已形成原煤—兰炭—电石、原煤—兰炭—铁合金、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等综合利用型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整个产业正向规模化、集团化、园区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全球首套煤气油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延长集团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试车成功。该项目总投资达到270亿元,建设150万吨渣油催化热裂解制60万吨烯烃和180万吨煤制甲醇制60万吨烯烃,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70亿元。该项目被列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延长集团神木安源公司45万吨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油、靖边油煤新技术公司33万吨油煤共炼示范装置、榆横煤化公司15万吨合成气制油示范装置3个项目……
        紧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我省重点发展煤电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和能源装备一体化,延长了传统能源的产业链。同时有序发展以水电、风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有力促进我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2014年,我省能源化工工业总产值8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4%。
        非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在2014年7月,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许潇圆了自己的梦想。每天早上,他都会和40多名同学一起,准时到达位于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的微软IT学院,开始一天的学习。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与微软公司的一系列合作项目启动之后,许潇和他的同学们有幸成为了微软IT学院的首期培训班学员。
        许潇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对于像他一样的学生而言,微软一直是大家心中高不可攀的“科技殿堂”,能够走进微软并且在这里学习曾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去年6月30日首家微软创新中心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创立,让他的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除此以外,微软IT学院项目(ITA)和微软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项目(ITOA)已与西工大、西北大学等12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提供15900人次培训,用3-5年时间为陕西培养高素质信息产业人才1万人以上。而且,在未来3年,此项目将至少为西咸新区内培育60家高品质初创软件企业,进一步增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发展能力。
        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的发展只是我省大跨步中的一小部分。近年来,我省积极部署,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成绩单靓丽。
        以三星项目为抓手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较快增长。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年可形成660亿元的销售收入,聚集16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西安—西咸新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获得国家批复,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
        积极实施新材料“3569”发展战略,主攻新材料产业高端应用,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钛、钼、镁、碳纤维等新材料应用范围;抓好镁合金压铸件和高端镁合金型材生产应用。
        稳步推进百万辆汽车工程。千亿陕汽整体提升及20万辆重卡、比亚迪二工厂30万辆轿车、宝鸡吉利20万辆轿车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省生产的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去年,全省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12个行业中10个利润增长。
        创新驱动提速陕西转型
        西安华迅微电子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制成功GPS套片的企业,以其拥有的产品及过硬的质量和超前的技术,成为“北斗”系统定位芯片的独家供应商。这家年轻企业的领军人物周文益,放弃美国硅谷优越条件回国创业,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公司从创立开始,就得到了西安青年人才创业计划的支持。“企业要生存,创新就不能止步。”周文益告诉记者,“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让我们对研发更有信心。
        2014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达到2.14%,列全国第8;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创620亿元新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
        通过实施企业联合重大专项,我省加强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在煤油共炼、3D打印、陕汽LNG重卡、乙肝靶向新药、垂直结构LED、旱地小麦928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施“提高延长油田主力油层开发效果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专项,攻克了延长油田主力油层开发效果系统关键技术,油田采收率由11%提高到20%,采油期延长10-15年。自主育成“浓冠”、“浓金”两个苹果新品种,使其成为我省继秦冠之后的苹果新品种;苹果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我省苹果提质增效和老果园改造。
        同时,继续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破解科技创新创业的资金瓶颈。围绕主导产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相继启动了果业、生物医药、新三板、高新技术产业天使基金等多支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工作。截至目前,已孵化50余家高科技企业,累计吸引社会投资7亿元,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服务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了新路径。2014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万多家,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09家,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20家,占全省52.6%,新三板挂牌13家。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孵化、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我省所有制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成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生力军。

      (汪曼丽  陈瑾  杨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