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透露发展新信号

11.02.2015  12:33

        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会均已举行。地方两会历来是地方各级政府向民众报告施政成果与制订施政方向的“窗口”,也是3月初全国两会的先声。透过那些“出镜率”最高的话题和热词,今年的地方两会,透露出哪些发展新信号?
        GDP增速,如何适应新常态
        2014年,全国有24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全国总体增速(7.4%)。与2013年相比,各省份GDP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经济增速回落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制造业下滑,特别是重化工和基础能源行业。
        在此背景下,各省份提出的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均较为谨慎。除西藏GDP预期增速与2014年持平外,大多数省份下调了年度增长目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就此指出,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规律性的客观要求。因此,要设定适应新常态的增速指标,在稳定达标信心的同时,引导全社会把深化改革、提高增长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新常态下,塑造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详细阐述的“新常态”,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热词,适应新常态、找寻新动力看点颇多。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地方发展的新动力既是落实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也紧紧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地方创新。
        31个省份都表示将积极参与或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地方发展欲乘的“东风”。
        在上海、天津、福建等获准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市,自贸区建设都是政府工作重点。而且,辽宁、陕西分别表示,将申报大连自由贸易园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
        在产业层面,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各地发展新经济的重点。
        各地对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谋划,往往具鲜明的本地特色。浙江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福建、广东重视海洋经济,山西拟推动低碳创新、煤炭革命,山东、河南等传统文化深厚的省份提出发展文化经济。
        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认为,这些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努力表明,各地更重视通过创新驱动、大众创业,在逐步进入用创新改变传统经济的新常态,许多地方着眼于自己的特色制定规划,这符合新兴经济差异化的规律。
        关键之年,深改加快“落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预算管理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各地两会竞相亮出今年的改革清单。
        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已成共识。
        国企改革是今年各省区市改革的重点领域,“重组上市”、“混合所有制”、“整体上市”、“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等成为关键词。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公开权力清单……各地两会上,政府纷纷晒出简政放权释放“红利”的成绩单,并提出下一步简政放权的着力点。代表委员们热议简政放权,并指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放权“躲猫猫”、玩“数字游戏”,以及权力转移给“二政府”等。
        改革不仅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刺激政策,也是民众期望美好生活最重的寄托。一些地方政府网站上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建言:“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起跑线上看公平”,“加快医改,医患关系要抓源头”,“要加快出租车行业改革”,“让冤假错案更少”……期盼之殷,溢于言表。
        民生关切,又添“新成员
        民生,是地方和全国两会最接地气的热门话题。
        从今年的地方两会看,医疗、养老、环保等民生领域传统“热词”仍备受关注。比如,湖北、重庆、上海、安徽等地代表委员关注异地医保,建议推进医保城镇、农村并轨和全国层面“漫游”。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代表委员建议以立法规范养老资源的投入分配,解决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江苏将治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河南省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民生除了“老问题”,还有“新关切”。开年出现的现实问题,令出租车、城市安全议题成为地方两会上关注的焦点。
        “地方两会反映普通民众的诉求,实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是人民的共同期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说。
        政治清明,法治与反腐受关注
        作为四中全会之后召开的地方两会,法治与反腐是重要话题。
        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能源大省山西,颇受关注。据悉,山西圈定了今年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将专项整治。同时以出台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标志,全面启动“煤炭管理革命”,此举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对净化政治生态也有治本影响。
        在各地人大会议所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分量很重。
        四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引起回响。北京市人大代表张学兵建议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提供有偿服务。已经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山东省,今年的重点是“加紧完善”。有政协委员举例指出,法律顾问未能在很多大型项目引进时提前介入。
        建设法治政府,意味着政府不应该“任性”做事。在有的地方政府“一夜限牌”的失信之举曝光后,江苏省人大会议在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提出,“限牌”需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以消除民众的猜测和疑虑。 

    (岳瑞芳  王秀琼  孟昭丽  黄安琪  彭卓)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