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亚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新疆乌鲁木齐正式开班

26.07.2016  12:33

  由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实施,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 “2016中亚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国际培训班”于7月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式开班。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学的22名学员将参加该班为期20天的培训。
      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俄罗斯、蒙古国毗邻,区域合作源远流长,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合作经历,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合作尤为显著。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地质矿产领域交流合作,互通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进设备、探矿技术、创新成果,共同推动各方在矿业领域的务实合作。
      开班仪式上,自治区科技厅相关领导致欢迎辞。培训期间,学员们将聆听我国相关领域专家的讲座,实地考察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企业,参观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和新疆博物馆。通过培训和考察,了解中国、特别是新疆的地质矿产发展情况,共同探讨中亚区域地质矿产资源研究开发的相关问题。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