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水

21.02.2016  11:25

  一般认为:艺术是上层的建筑,它的出发点,永远来自于时代、地域、社会、人民。虽然艺术可以为艺术而艺术,闭门造车;艺术也可以为社会、为人群,开门见客。

  但,真正感动人心的艺术,却必然是转底层、接地气,为社会、为人群服务。那么,配合社会、人群出现的艺术,近来有些什么不同的发展、变化?

  一个明显的主题是: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觉醒。如今生态浩刼、气候异常、温室效应、地球暖化、港湾淹没、岛屿陆沉、阴霾满天。大家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如果没有及时的抢修补救,地球灾变,人类将会集体走向“离球出走”的不归路。

  那么,不归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可以发声、发难告诉大家的环保警告,正是文学家、画家、摄影家的职责。

  据报道,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品,在过去5年中,成为世界各地画家、摄影家、艺术家表现的一大创作门类。也不是说,过去就没有反映自然生态风物的题材之作。

  相反的,动物、植物、花鸟、高山、大海题材的各类美术、摄影创作,有过众多最好的名家和名作,中国画更是得天独厚,从唐朝开始,中国山水画已经明显分门分派向大自然题材进军,根据风格表现的不同。南、北抗衡,比真比美:北派注重山体山形的肌理描绘,南派则注重意境表现。前者还开创出各种各样的皴法风景审美趣味。西方也在 17世纪有了纯粹的风景画。美国、英国、俄国、荷兰的风景绘画,独树一格,成为经典。

  可是,过去中国或西方的风景画,显然是以诗情画意作为表现重点,有时还美好、漂亮到天上有、地下无。有点不食烟火。

  前后对比, 目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风景画作和风光摄影,出入之大,令人难以接受。过去我们心目中的风景,如今可以尽除美感、绿意,原汁原味地体现在前的大自然面貌,对象有多肮脏、多丑陋,作品就有多肮脏、多丑陋。摄影和绘画作品大胆呈现,不再进行曲阿美化、隐瞒(灾情严重,可能无法隐瞒,否则就成为帮凶)。

  我们看目前一些绿色摄影作品,感触很深。其中如:在艺术家的镜头下,排放物前的人物,已经分不出人种的肤色,个个都是五官难分的黑人。黑色的处境,不限垃圾,那显然是生存的共业,不分彼此。人的污染恶行,已经报应来临反扑现前,人从加害群,自作自受,变成污染环境的受害群。

  另外,出自欧洲艺术家的构想。一丛丛的闲花野草,被分切成组成块,“盆栽化”“商品化”“室内化”“瓶装化”,也就是要你注意,甚至连你平时不太注意的野花野草,只靠一个个的真空花房或花瓶装盛,才能获得基本空气和氧气的生长生存现状。

  有一张绘画摄影的构成之作,那分明是一幅中国的青绿山水画,有高山有峡谷有人物有植物,仔细再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原来庞大山体是垃圾废物堆积而成,那层绿色黄色的丹青色彩,正是来自附近工厂工地为了掩人耳目,凹凸有致,用各种尼龙绳、胶布、泥沙把它们遮盖包扎起来的外观。里面是永不消散、臭气冲天、剧毒杀人的垃圾废物废品。(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吴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