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团唱响时代强音

18.10.2016  11:14


秦腔现代戏《家园》演出剧照。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10月15日晚,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秦腔现代戏《家园》在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中精彩落幕。

        《家园》以2010年安康紫阳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特大泥石流吞噬了一座村庄后,陕西启动避灾移民工程,干部带领村民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由于最初的创意是陕西省文化厅挖掘时代主题而布置的“命题作文”,《家园》主创人员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彻底被感动的心路历程,他们在不断地走进村民旧居、向当地基层干部与村民搜寻灾难前后各类照片及遗存、了解村民心里所想的时候,一次次被当时的灾难震撼,更被共产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搬迁脱贫的壮举所感动。通过一次次创作、讨论、推翻、重写的过程,终于把麻子沟22户人家、不足百人的小山村的人生命运展现在了观众面前,以共产党员面对重重困难、以身作则带头扶贫的担当精神感动了观众。

        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艺术盛会,中国艺术节剧目质量要求很高,通常只有省级、国家级院团的作品才能获得艺术节的入场券。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家园》出自一帮“杂牌军”之手——由渭南市秦腔剧团联合澄城县剧团、户县群星剧团两个基层剧团以及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学生联合打造。戏曲的生命力在基层,基层院团的凝聚力在舞台。《家园》的精彩,强调了文艺工作脚踏实地的本质,给予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新的启示。长期以来,戏曲一直被认为是“角儿”的艺术。然而无论是前期排练还是后期演出,这群来自基层、没有名气的“草根”演员的表现却丝毫不逊于名角大腕。他们用敬业的态度和刻苦的努力,登上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舞台,为自己的梦想闯出了一片天,最后也正是这种来自生活的淳朴最打动观众的心。

        戏曲艺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任务,目前,振兴戏曲的各项工作在中央政策引导下正在全国普遍展开。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戏曲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家园》在继承传统、开创现代戏表演程式方面打开了一片天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唱腔,难得的是创造了新的戏曲程式,为现代戏的表演拓宽了空间,也让戏曲同行看到以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当下生活、发出时代强音的可能性。

        吼一声秦腔震响八百里秦川,演一出《家园》感动来自全国的观众。这一刻,大家的心因为一部戏聚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