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千年壁画搬个家 先抹桃胶贴宣纸纱布再烘烤

06.01.2015  09:03

  小图:专家在墙面贴宣纸 大图:为了便于揭取,专家在向壁画上贴纱布 记者张宇明 王燕 摄

    韩休墓因首次发现唐代独屏山水壁画和4米宽的“乐舞图”备受瞩目。韩休墓壁画揭取已拉开序幕,记者昨天亲历了甬道壁画揭取的过程。据悉,目前山水壁画和“乐舞图”的揭取方案还在论证中,可能会采取分体搬迁的方式,将墓室分成5部分“移走”,随后再进行揭取。

     甬道壁画这样揭取

    先抹桃胶贴宣纸纱布 再烘烤

    韩休在唐玄宗时期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下。他的墓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坐北向南。墓室在地表10米深的地方。韩休墓去年被发现。

    7米长的狭长甬道两侧都是壁画,唐代侍女还有宦官抬箱图案。壁画揭取在只能容纳两个人侧身的甬道里展开,揭取一侧壁画时还要减小动作,以防伤及到另一侧的壁画。

    “甬道的壁画是从去年12月20日开始的。”陕历博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文宗负责此次壁画的揭取,此时,他正在一幅侍女图上涂抹着桃胶,旁边几个文保人员协作。阴冷潮湿的环境里,他们都穿着有内绒的护膝。一旁8个300瓦的灯亮着,降低环境的湿度。

    此前,经过3个月的表面清理,甬道壁画的画面已经清晰起来。填补缺失部分之后,开始涂抹桃胶,可溶于水的桃胶无副作用。旋转涂抹一层、再贴小片宣纸边贴边涂抹桃胶、贴一层纱布继续涂抹桃胶,再贴一层纱布……然后上“重器”,一个热的冒白烟的“铁板子”进入甬道,板子内侧网满烧红的木炭,温度极高。对壁画烘烤一段时间,这时壁画层已经牢牢凝固起来,并自然卷曲。杨文宗开始按切割线用铲刀切割。壁画揭取后,朝下放置铺有海绵的托板上。文保人员小心翼翼将这块壁画抬出甬道。

     山水壁画和“乐舞图

    将在实验室进行保护或揭取

    壁画抬出来后放到一间屋子里,文保人员在清理壁画背面的土。这只是壁画保护的开始,随后壁画将运往陕历博进行修复。

    “壁画是由三层组成的,仅揭取薄薄的颜料层是不够的。”杨文宗告诉记者,壁画由支撑结构(墙壁或岩壁)、地仗层(泥层)和颜料层(或称画面层)组成的。随后,文保专家会给壁画再做一个新的地仗层,然后和揭取时涂抹桃胶次序相逆,一层层揭开纱布、宣纸。然后再对壁画进行修复。

    和揭取甬道小幅壁画的方式不同,墓室的壁画不会现场揭取。尖顶正方形的墓室长宽都是4米。墓顶是日月星象图,四面墙壁都有精美壁画。南北墙壁是朱雀、玄武图,西墙壁现存4幅高士图。最有价值的是东、北墙壁紧邻的两幅画。一幅是“乐舞图”,高2.15米,宽4米。画面完整清晰,一对男女在芭蕉树下对舞,他们的两侧分别是男、女乐师阵容。另一幅2.2米高的山水图,环山中一处亭台楼阁。这是首次发现唐代的大幅独屏山水壁画。

    “这两幅画体积过大,而且画面比较满,不好分割。”杨文宗告诉记者,之前制订了两个搬迁方案。“一个是整体搬迁,一个是分体搬迁。”后考虑到墓室过高,运输中无法经过涵洞,因此排除了整体搬迁。“四面墙和穹顶,将分割成5部分进行搬迁”。

    记者获悉,5部分“分体搬迁”的方案还要经过专家论证。一旦实施,就意味着要将整面墙和穹顶全部搬走,运到实验室再进行后续保护或揭取。预计整体完成的时间大概在今年五六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