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陕西 外企:带着“活力”走陕西

28.01.2015  10:06

导读: 多年来,陕西以发展与开放的态度营造宜商宜居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走进陕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陕西安居乐业。

   多年来,陕西以发展与开放的态度营造宜商宜居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走进陕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陕西安居乐业。外企的到来不仅提升了陕西经济的外向度,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西安哪里的外国人最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新区。
  
  对于家住西安高新区的李舒扬来说,他体会很深,因为这位标准的80后青年是和高新区一起成长的。现在,从上海交大毕业的李舒扬在高新区的一家外企工作,他说:“我小的时候,这里还很荒凉,没有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甚至可以看得见农田。当时很难想象高新能发展成今天这样,这儿企业多、外企也多,多元文化的氛围很浓厚,感觉很有国际范儿,我的很多外国朋友都在高新上班和居住。”
  
  不仅是高新区,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开放的陕西,日益成为外商关注的热点地区,1983年,陕西的外商投资企业只有两家,投资额不过25万美元;1995年,西北第一家可口可乐工厂入驻西安,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而这也标志着陕西迎来了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有7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投资。
  
  逐年提高的外向型经济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省在吸收外资方面再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1家,合同利用外资58.54亿美元,同比增长57.34%;实际利用外资4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2%。
  
  陕西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黄绪林分析认为,回顾1983年以来陕西省外商投资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83年到2009年,陕西省利用外资情况一直徘徊前进,增长缓慢,最高峰值在20亿美元左右;随着国家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外企投资也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以2009年为节点,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提出后,陕西省利用外资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我省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推进,外商在我省投资的规模大大提升,统计显示,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对全省GDP的贡献率已达10%左右。
  
  从利用外资的空间分布来看,2014年陕西省利用外资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西安、宝鸡和咸阳:西安市新批项目92个,合同外资48045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0318万美元;宝鸡新批项目10个,合同外资14101万美元,实际进资8008万美元;咸阳市新批项目2个,合同外资11824万美元,实际进资10356万美元。其中,西安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88.6%,咸阳市成为除西安市外首个实际利用外资破亿美元的城市。
  
  从外资进入的行业来看,早期外资在陕西涉足的主要是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与陕西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势相关。到了2013年,外资已经可以进入农林牧渔、采矿业、制造业、电气业等18个行业,不过制造业的比重仍超过了50%,领先于其他行业。
  
  从外商投资的来源看,2014年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陕西投资,排在前两位的是香港和韩国。同时,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中亚地区还没有企业直接投资陕西。数据的变化体现了陕西经济的外向度在逐年提高,也反映出省内各市区、各行业利用外资不平衡的特点。
  
  开发区成吸引外资的高地
  
  西安作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也一直是最获外企青睐的城市,其中,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又是西安承接外资的主要两个开发区,两区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近25亿美元,超过全省的一半。
  
  西安高新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引进外资外企方面,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2014年西安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占西安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新引进10家世界500强企业,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
  
  商务厅开发区工作处处长李亚荣分析认为,高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在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投资服务,在这方面也探索出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例如,提高城市配套水平,保障医疗、教育、购物、居住等基础设施齐全,让区内生活便利,环境优美;高新区投资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外商投资更加便捷高效等等。也正是基于此,高新区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吸引外资增长率。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参与引进微软项目的负责人就用“娶了个洋媳妇”这样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微软入驻沣西新城。他认为,外企来陕西投资,就像是一个外国人要来陕西工作生活,需要我们站在她的角度换位思考,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与服务、帮助她逐渐磨合、适应、融入新的环境。
  
  软环境在吸引外企投资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陕西省商务厅海外投资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外企的投资往往比较理性,严格遵循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布局,并对投资地区产业、交通物流、服务、环境、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因此,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第一步,其中,开发区由于管理体制机制活、服务到位,备受外商青睐。“做企业的娘家人”这句话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很多次,相关专家建议,从政府角度讲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好外来投资者的“娘家”。
  
  多年来,陕西以发展与开放的态度营造宜商宜居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走进陕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陕西安居乐业。外企的到来不仅提升了陕西经济的外向度,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西安哪里的外国人最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新区。
  
  对于家住西安高新区的李舒扬来说,他体会很深,因为这位标准的80后青年是和高新区一起成长的。现在,从上海交大毕业的李舒扬在高新区的一家外企工作,他说:“我小的时候,这里还很荒凉,没有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甚至可以看得见农田。当时很难想象高新能发展成今天这样,这儿企业多、外企也多,多元文化的氛围很浓厚,感觉很有国际范儿,我的很多外国朋友都在高新上班和居住。”
  
  不仅是高新区,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开放的陕西,日益成为外商关注的热点地区,1983年,陕西的外商投资企业只有两家,投资额不过25万美元;1995年,西北第一家可口可乐工厂入驻西安,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而这也标志着陕西迎来了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有7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投资。
  
  逐年提高的外向型经济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省在吸收外资方面再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1家,合同利用外资58.54亿美元,同比增长57.34%;实际利用外资4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2%。
  
  陕西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黄绪林分析认为,回顾1983年以来陕西省外商投资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83年到2009年,陕西省利用外资情况一直徘徊前进,增长缓慢,最高峰值在20亿美元左右;随着国家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外企投资也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以2009年为节点,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提出后,陕西省利用外资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我省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推进,外商在我省投资的规模大大提升,统计显示,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对全省GDP的贡献率已达10%左右。
  
  从利用外资的空间分布来看,2014年陕西省利用外资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西安、宝鸡和咸阳:西安市新批项目92个,合同外资48045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0318万美元;宝鸡新批项目10个,合同外资14101万美元,实际进资8008万美元;咸阳市新批项目2个,合同外资11824万美元,实际进资10356万美元。其中,西安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88.6%,咸阳市成为除西安市外首个实际利用外资破亿美元的城市。
  
  从外资进入的行业来看,早期外资在陕西涉足的主要是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与陕西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势相关。到了2013年,外资已经可以进入农林牧渔、采矿业、制造业、电气业等18个行业,不过制造业的比重仍超过了50%,领先于其他行业。
  
  从外商投资的来源看,2014年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陕西投资,排在前两位的是香港和韩国。同时,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中亚地区还没有企业直接投资陕西。数据的变化体现了陕西经济的外向度在逐年提高,也反映出省内各市区、各行业利用外资不平衡的特点。
  
  开发区成吸引外资的高地
  
  西安作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也一直是最获外企青睐的城市,其中,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又是西安承接外资的主要两个开发区,两区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近25亿美元,超过全省的一半。
  
  西安高新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引进外资外企方面,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2014年西安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占西安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新引进10家世界500强企业,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
  
  商务厅开发区工作处处长李亚荣分析认为,高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在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投资服务,在这方面也探索出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例如,提高城市配套水平,保障医疗、教育、购物、居住等基础设施齐全,让区内生活便利,环境优美;高新区投资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外商投资更加便捷高效等等。也正是基于此,高新区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吸引外资增长率。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参与引进微软项目的负责人就用“娶了个洋媳妇”这样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微软入驻沣西新城。他认为,外企来陕西投资,就像是一个外国人要来陕西工作生活,需要我们站在她的角度换位思考,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与服务、帮助她逐渐磨合、适应、融入新的环境。
  
  软环境在吸引外企投资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陕西省商务厅海外投资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外企的投资往往比较理性,严格遵循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布局,并对投资地区产业、交通物流、服务、环境、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因此,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第一步,其中,开发区由于管理体制机制活、服务到位,备受外商青睐。“做企业的娘家人”这句话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很多次,相关专家建议,从政府角度讲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好外来投资者的“娘家”。
  
  差异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外资企业对陕西省的外向型经济贡献巨大,外企,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是难以取代的。这一点,从三星公司落户西安的例子即可看出。
  
  西安三星项目投资额70亿美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高科技项目。从2012年9月启动建设至今,已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三星效应”,吸引了一批与三星项目密切相关的配套企业纷纷落户西安。对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一方面,世界500强企业、龙头企业易形成聚集的示范效应强,对产业带动和配套项目吸引上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现阶段我省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应更注重择商和选商,要“抓大放小”。但另一方面,我省仍需要面对、解决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这种不平衡,包括地区间水平差距较大、投资产业行业不均衡、与其他省份横向对比的发展不足等等。
  
  西安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西北地区商贸、物流的集散地,先天条件优越,在吸引外企投资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但这并不表示其他市区没有发展空间,其他市区可以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件服务水平,根据本地的资源产业特点实现与西安的差异性发展。例如,渭南市高新区着力发展3D打印技术。在产业方面,之前陕西经济的产业结构较单一,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未来像大数据、3D打印这些新兴产业应成为发展的重点领域。从文化方面看,外向型经济深层次上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提高个人和社会的外向度、开放度、包容度是支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陕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仍有不足之处。优化软环境;提高软实力;加大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拓展贸易区域,特别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大向西开放,增加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等都是可行之举。未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也将成为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的宝贵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