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和姥姥

18.02.2016  13:12

  最近,连续读了两部描述祖孙情的写实作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和知名演员倪萍,分别以真挚细腻的生动文笔,追述外祖母生前的点点滴滴,使老人纯朴善良、坚毅慈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祖孙之间温馨的互动当然触动人心,然而,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却是这两位睿智女子诠释孝道的方式——她们各自以独特的方法来帮助外祖母抗衡岁月,延缓衰老。

  老人最怕的,便是无人做伴的孤独。殷健灵在《爱——外婆和我》一书里如此写道:

  “每次全家出行总要带上年近一百岁的老外婆,无论是去郊游还是去戏院。但这半年,越来越感觉到外婆的衰老,搀扶她外出,一次比一次感觉累。但是,只要她还能走得动,还要带她出去。后天,我们要去看泸剧。我在用这样的方式给外婆和自己打气。

  书中多次提及她与耄耋老人携手外游的种种快乐。外婆84岁时,殷健灵带她逛游西湖,她说:“外婆显出老小儿似的兴奋,还神采奕奕地随团爬上了灵山……”她又说:“旅行团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含着深意的眼光打量我们,说还没见过年轻人特意带老人出来玩呢!

  啊,“特意带老人出来玩”,就是孝道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啊!

  殷健灵目睹她亲爱的外婆从精神矍铄的老年初期,慢慢变得茫然、迟滞、退缩,后来,当她无法再带举步维艰的外婆远行时,便想方设法为她寻找“老人益智玩具”。简单的拼图,带给智力退化的老人不少的乐趣。这个时期的外婆,已经“慢慢退回一个小孩子,常常忘了年龄,又常常被自己很老很老的岁数吓一跳;殷健灵履行孝道的方式,便是时时陪着她玩,她亦庄亦谐地写道:

  “2010年,我40岁,外婆96岁。她时而糊涂,坐在沙发上呼唤姆妈。我凑上去,指着自己的鼻子开玩笑道:喊我姆妈,我就是你的姆妈。外婆嗔笑着骂我‘十三点’。

  这段至情至性的文字,让我读着时闪出泪光。理解、宽容、幽默、温柔和陪伴,正是老人最需要的呵!在我们小的时候,老人无条件地给予我们的,不也正是这些吗?

  倪萍的《姥姥语录》,令人喷饭。活力充沛的姥姥,妙语如珠。倪萍从来没想过,以“乐就是福”为人生哲学而常常说“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的快乐姥姥,竟然也会有老的那一天,可是,当“姥姥盘腿儿坐在床上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倪萍知道,年届97的姥姥真的老了。倪萍担心姥姥这么连续地睡,很快便永远睡过去了,于是,给她“”了几份工作,并自掏腰包给她“发薪水”。

  家里长期定三份报纸,她佯称报社要回收旧报纸,请姥姥按照报纸的大小去分类叠齐,每天付她15元工资。姥姥起初意兴勃勃地干,但是,报纸叠着叠着竟然还是挡不住昏睡,于是,倪萍赶紧为她布置新工作。她诳称有公司要出口瓜子仁到欧洲,要她用手剥葵花籽,果仁要完整,不能碎,剥一瓶15元。姥姥全神贯注地剥,不打瞌睡了,饭量也大了,人当然也精神了。

  以前,倪萍给她零用钱,她总不舍得花,现在,自己“挣了钱”,便欢天喜地的花得心安理得。倪萍以一个一个美丽的白谎,帮助姥姥把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书中类似这种有趣而感人的例子,不胜枚举。

  啊,像哄小孩一般地把老人哄得高高兴兴,就是“知易行难”的孝道了呀!

  殷健灵和倪萍,教会了读者如何以具体的行动给辛苦了一辈子的姥姥带来一个真正快乐的晚年。(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