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18.02.2016  19:34
            西京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牢牢把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核心任务,强力推进转型发展,2014年6月,该院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近年来,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征的转型发展模式。 

西京学院打造人才特区面试现场

            —— 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转型发展途径。 一是 做好顶层设计。该院制定了《西京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转型发展的24字方针:战略提升、体制创新、内涵建设、塑造特色、国际合作、资源整合。 二是 全面开展学习和研讨,统一思想认识。该院领导带头学习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转型发展文件精神;该院多次参加教育部等有关方面召开的转型发展研讨会、培训会、应用技术型院校年会等,以提高转型发展的认识。从2014年至今,该院多次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举办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训会,层层召开转型发展动员会,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解决好为什么要转型发展和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等问题。 三是 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对转型发展的组织领导。 四是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 探索和实施“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对应用型人才内涵和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科学之精神、人文之素养、专业之特长”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全人格教育和“科学+艺术”为指导思想的“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学生在开展规定内容学习的同时,全方位开展选择性、自主性学习,达到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培养,以实现职业能力强、人格健全完善的、具有个性化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以融能力培养与项目式教学为一体;通过搭建学科竞赛育人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社会实践育人平台,积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创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生产实践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该培养模式在2015级学生全面实施,目前来看效果初显。             ——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 该院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新专业,使专业向应用性方向拓展,并着力构建了工科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艺术设计专业集群3个优势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和融合发展。             ——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 该院以 “定向班”“订单班”为切入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该院与美国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中兴通讯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定向班”“订单班”55个,涉及学生1500多人。其中该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15年4月开设的“西京学院-蓝桥杯软件学院订单班”,已有26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中大部分学生入职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最低年薪5万,且有同学获得年薪10万元的待遇。 二是 该院建立校企合作单位485家,建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55个,每年安排学生实习实践4300余人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2015年新增校企共建课程22门,新增校企合作开发教材6本,校企共建实验室2个,横向课题19项。校企合作育人的平台机制初步形成。 三是 该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稳步推进,校级申报了114项,其中87项获批校立项,省级获批29个项目,国家级获批12个项目。国家级与省级立项数量均居陕西省同类高校第一。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其中论文9篇,实物作品6件,搭建微信、网站平台12个,设计并开发系统分析软件6套,发明专利1项,调研报告1篇,策划书3份。该院参加了在哈工大举办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展示,该院成果得到展示会来宾的一致好评,其成果被收录。 四是 该院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创新;着力构建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四创教育”特色平台,把“四创”教育渗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是 该院加强创业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了创业课程,开办“万钧创业大学堂”和创业讲座,规划建设了创业孵化基地,转化学生创意创新成果,通过筛选、答辩有16个项目团队入驻。               —— 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资源平台,推进国际化水平。 一年来,该院首次招收了4名美国留学生,与海外22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开展交换生项目、海外游学、访学、带薪实习、调研等项目共23项,共办理师生境外交流243人次。在国际化教育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该院不断优化国际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国际化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长见识,为该院“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助力。             ——实施人才特区工程,打造人才高地。 2015年该院引进双师型教师62名,选派30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有40名企业高管来校任教,选派29名干部赴港学习,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该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引进200名海内外博士,打造人才特区工程。             2015年12月17日,陕西省教育厅对该院转型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该院领导表示会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继续把转型发展作为办学的中心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多措并举,推进转型发展规划的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文/续晓飞)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