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让"诚信"成为人们的处事准则

11.03.2015  10:09

    “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西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不断提升美丽西安的思想内涵和道德价值,形成了全市合力共创“讲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撑。

    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

    彰显诚信的监管作用

    建设诚信制度,要有完善的机制来做支持。西安组织开展“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制定了《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以“红黑榜”发布制度为抓手,采取日常发布与集中发布相结合,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活动,充分发挥诚信监管作用,为诚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去年7月31日和11月29日,市文明办先后两次组织市中院、市环保局等部门,集中发布西安诚信“红黑榜”,共公布红榜企业797家,黑榜企业84家,“执行老赖”自然人23名,失信被批评的导游1人、车辆4台。

    企业诚信“红黑榜”同时在网上发布,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和对守信行为的激励作用。这一举措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国文明网要闻播报在网站首页滚动刊播,新华网、新浪、搜狐、中国日报网、凤凰资讯、光明网、网易等70多家网站转载,社会反响和群众反映良好。

    市文明办还与16家职能部门建立了诚信建设制度化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络员工作会议,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参加,汇总工作情况、部署具体任务、开展头脑风暴。建立了奖惩机制,将诚信建设制度化纳入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按照目标任务分解,实行“主管负责制”,奖优罚劣,力求取得实效。

    褒扬诚信 鞭挞失信

    职能部门“诚信”发布已成常态

    西安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也结合本行业、本领域特点,将诚信发布制度融入日常工作中,保持诚信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

    市中级人民法院每月通过最高院官网平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市安监局筹措500万元奖励企业安全生产红榜企业,对“黑榜”企业处以重罚和制约;市质监局在检验机构开展“为社会担责、以服务扬善”主题活动,在民生计量方面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市旅游局连续5年发布旅游行业“诚信榜”;市工商局仅上半年就查处了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69件,行政处罚了5家媒体和9家广告主;阎良区法院向社会集中公布17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有力地营造了褒扬诚信、鞭挞失信的良好氛围。

    西安还开展“诚实劳动、诚信经营、诚敬做人”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创建活动,建立了临潼秦俑村等一批诚信建设示范点。

     多部门互通信息共享

    “信用西安”成官方信用网站

    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核心是抓好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互通与信息共享。西安的官方信用网站 “信用西安”就整合了各方的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

    西安是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城市。2006年西安就建立并启用全市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市文明办与市工信委分别作为诚信建设制度化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的牵头单位,在密切协作、聚集合力的基础上,以促进各部门信用信息统筹整合为目标,对平台进行完善。与法院、工商、建委、农委、质监、安监、环保、国税、地税等多家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等方面形成了部门间良好联动的格局,实现了多部门数据的及时更新。

    建成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数据总计3068490条,共涉及企业349278家。开通了“信用西安”官方信用网站,基本信息、动态每日更新,成为我市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渠道,“信用西安”也成为陕西省第一家官方信用网站。登录“信用西安”网站,您不仅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还能看到信用动态、信用公告,以及对相关单位的信用警示信息。

    西安建立了全市诚信建设制度化例会制度。组织14部门建立包括司法执行联动机制、工商企业年度报告联动机制、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机制、环境保护绿色信贷机制四项内容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