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医院年门诊量超百万 "一床难求"患者扎堆

19.11.2014  13:48

  10月28日上午10时,西京医院外,人流如涌,车聚如潮。从人头攒动的门诊大厅,到各个楼层的分诊科室,从电梯到走廊,行、走、坐、卧的无不是来自各地的候诊患者。

  这种类似“医疗集市”般的情形,在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唐都医院以及西安市中心医院等西安各大医院,都已司空见惯。交大一附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郭卫峰说,近3年来,该院年门诊量均在百万以上,今年截至11月10日统计,来看病的已达180万人次,“最多的一天门诊量曾达到过9200人次”。

  人们纷纷涌向大医院看病,促生了太多的医疗问题。实际上,以西安而言,在几大知名医院之外,尚有至少160多家医疗机构,这些医院、卫生院、卫生中心分布在县区、乡镇和社区,只是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目光总是投向几家知名的大医院。

  现状调查

  周边省份患者慕名求医 催热大医院周边餐馆旅店

  由于连着几天照顾老母亲,一大早就站在交大一附院挂号窗口前排队的邢大春不住地打着哈欠。去年至今,邢大春已陪着患乳腺癌的老母亲来这里三次了。“上次住院才两天,有亲戚说乳腺癌可以用中药治好,谁知出去后,吃了半年多中药也没啥效果”。

  眼看着母亲病情加重,邢大春不敢再拖延,赶紧把母亲从甘肃庆阳送到了西安。“庆阳那边做不了这种手术,听人说这里治乳腺癌的专家都是国内顶尖的。”他说,此前来医院都得等床位,所以这次就在医院对面的小招待所里预订了半个月的房。

  排队的患者中,有不少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由于并非急诊,他们几乎被确定需住院治疗后,都要面临等待床位。

  在西安各大医院中,西京医院最为“一床难求”,全院30000张床位中,每天排队等待住院的就有1800到2000人。省卫计委一位官员说,“西安各大医院几乎都面临这种情形,患者如果不是特别危重,少的等上几天,多的等上一周,是常事。

  “外省患者主要来自甘、宁、青、新和河南、山西,几乎占到了门诊患者的20%~30%。”交大一附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郭卫峰说,这些患者几乎都在当地的省会医院看过,或者因为没看好,或者其他原因,才过来了。

  “这些周边省的病人大多数就诊最终目标是北京,但由于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等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水平高,并不输于北京的大医院,所以从就近、节省费用着想,这些人就过来了。”一位卫生部门的资深人士将这种情形概括为“截流现象”,“与远道奔赴北京相比,选择西安大医院求诊不失为明智之举”。

  由于外地患者在住院前需要解决住宿,陪护人员也需要生活,故而医院周边餐饮和住宿生意火爆。每天一早,在交大一附院门外,都会站着很多由周边旅馆招待所派来揽客的人,他们举着写明收费项目和设施的红色招牌,一直会等到临近天黑。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小旅馆、小招待所收费低廉,每天的住宿费从20元到40元不等,有的则更低,设施均较为简单,个别招待所位置较偏,卫生状况堪忧。

  大医院门诊医务人员一天忙得难“喘口气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各大医院日门诊高峰几乎都出现在每日9时~10时之间,也即患者近乎“爆满”的情形。

  “西安市当地患者主要是医保病人,而外地市县的患者,主要是参加农村新合疗的病人。”省人民医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人员称,这种情形,几乎“一半儿对一半儿”。

  目前,西安大医院的门诊量均在逐年攀高。据了解,西京医院在1990年至1997年间,每季度门诊量在1.4万人次上下波动,而2013年的单日最高门急诊量就已14691人次,年门诊量达341万人次;交大一附院的门诊量在2006年时为84.7万人次,2012年为161.8万人次,到2013年时就已上升到了194万人次。而在几大医院中门诊量排名第三的唐都医院,其妇产科在2013年的门诊量,即已突破了33万人次大关。

  在西安市门诊量靠前的几大综合性医院,急诊与普通门诊的医务人员都十分繁忙,一天中,只有在下午5时以后,患者才因“限号”原因,逐渐变少,从而让医护人员喘口气。有医院人士介绍,在一年当中,各大医院接诊患者最少的时间是春节所在的2月,而门诊量最高的则在3月,“过年的时候要放7天假,能出院的、暂时还能等几天住院的,都回家过年了,所以人少;而年后的3月,这些病人、无论本地外地,就都来了。

  原因分析

  大医院医疗力量雄厚 自然成为患者首选

  拥有高端、高档的医疗检测设备,毫无疑问是一些患者青睐大医院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随着国家对基层医院的投入,县级医院在医疗硬件设施上基本已很齐备,但相比大医院,设备总体上处于中低档的情形较多。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西安一些大医院的CT设备都是264排的,在国际上也算高档,而县级医院的CT,除了极少数还是螺旋CT外,虽有些已经拥有16排或64排的CT,但跟大医院还是没法比。拿切肉作比,高档的CT能把肉切一毫米,而普通的低中档CT只能切一厘米,肉切得厚,有些病变就发现不到,只有切得细,发现病患的能力才强。

  除了设备,大医院吸引患者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人才。查阅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等大医院的医生简介,就可以发现,在这些医院,专家、医疗精英,人才济济。如2014年6月5日西京医院发布的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不仅年龄须“不超过45岁”,“博士”,还须“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以上工作经验”以及“业内同行认可的专业特长”。

  正是富有人才,妇产科、神经科及治疗高血压、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方面的科室,在诸家大医院,都名声在外。这些科室不仅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西北亦实力雄厚。如交大一附院治疗血友病、西京医院在实施多种移植手术方面,在国内也卓有影响。自然而然,大医院成为患者的首选。

  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安海燕介绍,从现有的住院门诊情况看,医院床位基本能满足病人需要,也未“超负荷”,只是通常最短的病人住院都要5到7天,因此,等床位是必然的。

  通常情况下,地方患者到西安大医院看病,主要还是由于地方医院“治不了”或“看不好”,但也有些患者并不需要到大医院来看。在唐都医院,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潼关的轻度甲亢患者蔚青,轻度甲亢只需定期服用药物就能缓解、达到正常水平,但去年至今,她已来了唐都医院两次。她说,最初在县医院看的时候,已经把药买了,后来为了保险起见,便来唐都医院再看一看,结果发现跟县医院诊断一样。

  一位唐都医院的护士介绍,省内来看病的患者,有不少是在当地就可以治疗的,但出于保险,就跑来了,“像商洛的患者,坐个车也就两个小时就到西安了,从时间上跟当地医院也差不了多少”。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李延明告诉记者,目前三级医院的患者除了30%是疑难杂症和急重症患者,其余70%的病人实际上在二级医院及社区中心、卫生院就可以治疗。

  一些县级医院服务不到位 无形中将患者“推向”大医院

  与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相比,县一级医院门诊量就要逊色很多。在洛南县人民医院、山阳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记者观察到,门诊收费窗口几乎不需要排队,而下午3时以后,患者更是来得稀稀拉拉。而在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中午时分,门诊大楼的一楼大厅内,几乎看不到几个病人,导医台后连一个值班的工作人员也没有。

  10月30日12时19分,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孩子走进临潼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因为不知在哪儿问诊,转了一圈出门到了附近的急诊收费口询问,得知儿科在住院部二楼,遂抱孩子来到住院部儿科,儿科又告知看手足口病在科室斜对面,这对夫妇只好又过去,但去了一看,又被告知去急诊科一楼收费处交费……来来回回,等到他们见到医生,已经一刻钟过去了。

  家住临潼、长期在基层卫生院从事接生工作的叶凤玲女士给记者讲了一件深有感触的事情,今年10月9日,她和家人将需要剖腹产的儿媳送进了临潼区人民医院,心想区一级医院做这样的常规手术,应没问题。可就在当日下午5时许要手术时,却从主管医生处得知,由于给儿媳检查发现血色素低,麻醉师不愿麻醉,只能让他们离开。“我就让院方给联系西安的医院,但对方根本不管,没法我们只好找车拉着人往西安赶。

  就当时的情形,该院当事医生王益艳向记者作了解释,并非麻醉师不愿麻醉,而是该院血库中没有存血了,当时院方跟西安市中心血站联系过,让家属去取血,可家属不愿去。然而11月12日记者向西安市中心血站求证后得知,按供血规范,患者病情危急,医院可随时来电要求送血,而不是让家属来取血,血站并不面对患者家属。

  好在经历一番折腾后,叶凤玲的儿媳终于在西安平安生产,整个手术未输一滴血,而卫生部门也证实,叶的儿媳虽属剖腹产,但并非危重,临潼区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剖腹产手术。此事给叶凤玲一家造成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她说:“技术实力是一方面,服务态度也很重要吧?态度不好,谁愿到你这里看病”。

  有业内人士指出,县一级医院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基本没有问题,可一些医院由于服务态度差、管理水平低,无形中会将很多患者完全可以接诊治疗患者推向西安的大医院,“这既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了患者医疗风险,对医院生存和发展也极为不利”。

  如何破解

  遏制大医院“虹吸作用”我省正制定分级诊疗办法

  事实上,通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医院,在人才、设备等诸多方面,也多存在劣势。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难留住人才。

  “大量医疗人才从基层流向了大医院,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去基层,基层医院送医生去进修,也几乎送一个走一个。”安海燕指出,一些地市级医院的人才被大医院挖走了,就去县一级医院去挖人,县一级医院的人才被挖走了,就去基层医疗机构挖走人,“在大医院‘虹吸作用’下,可以说是‘寸草不生’”。

  安海燕所说的“虹吸”,是指大医院通过自身的实力,不仅吸引了大量患者、设备资金,也把大量人才吸引了过去,成为医疗资源的“富矿”。而相比之下,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却越来越贫瘠。

  省卫计委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陕西省有82%的刚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生,都流向了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另有资料显示,渭南市临渭区在近五年时间里,流失36名医疗骨干,陕北宜川县则在5年中被外面医疗机构挖走了15名骨干。医疗资源的严重不均,使得省级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了120%,而基层卫生院的使用率则不足25%。

  “一个医科学生从入学到接受培训,到能上门诊、单独处理病症,至少需要15年时间,而一个医院的科室,要通过引进一个或几个人才把整体科室实力提高起来,没有七八年的磨合也不行。”安海燕指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被吸走了,仅凭硬件设施上去了没用,没有人才,楼再高也不行”。

  为了遏制大医院的“虹吸作用”,国家和省上早已叫停公立医院扩大规模。同时为了让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目前省上正在制定分级诊疗的管理办法,从今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分级诊疗制度,让大医院主要接治疑难杂症和急重症患者,一般性常见病则主要在县一级以下基层医院看。形成分级诊疗需要制定不同疾病的标准,针对不同的疾病,对应相应的医院。李延明指出,这还需要医保政策来配合,“比如某种病只适合在二级医院看,到了其他医院,就不能报销。”在分急诊疗制度建立的同时,省卫计委正在推广村医签约服务,“就是选择有威信、业务熟练,有资质的乡村医生,由医生与村民签医疗服务协议,医生依据约定对村民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签约村医为每个家庭成员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负责家庭病床的管理、诊疗和护理,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跟踪服务,同时进行公共卫生服务。

  安海燕指出,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开,治疗秩序逐渐规范,未来患者“不管大病小病一律向大医院跑”的现象将会得到根本扭转。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