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大城市病”需对症下药更需创新思维

19.11.2014  11:5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指出,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快速增长及增长规模过大是引发各种“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人口治理是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重要一环。蓝皮书同时对一些城市仅靠行政手段尤其是户籍管理及社会保障来控制人口以及城市规模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并不会从实质上解决人口向特大城市迁移的问题,而仅仅是人为降低了外来人员的社会福利。   对于那些尚未患上“大城市病”的城市来说,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而对已经患上“大城市病”的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则要创新思维,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除运用行政手段之外,应更多地用市场化调节来治疗“大城市病”,以公共资源的多寡和承载力来控制城市规模。   一座城市并非越大越好,“无限大”的城市只能是越发展“包袱”越重、各类问题越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渴望进入大城市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大量人口无序、无规涌入大城市的结果就是,僧多粥少,居住环境恶化,矛盾纠纷爆棚。应通过行业、产业的重新布局等市场化调节手段,以及大力开发各中小城市的做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特别是当众多中小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公共福利不亚于大城市、特大城市时,人口自然会流向那些舒适、宜居的中小城市。届时,“大城市病”或将不药而愈。(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