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大妈自创糯米画 书写长卷颂先贤

28.05.2015  01:17
核心提示: 说起糯米,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圆滚滚的元宵,或者是香喷喷的粽子,不过家住西影路的67岁的李红梅大妈却让糯米有了一种新的用途--“糯米画”。她还用中楷毛笔,书写多幅六米长卷记录历史上的先贤、明君和秦腔百戏。

说起糯米,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圆滚滚的元宵,或者是香喷喷的粽子,不过家住西影路的67岁的李红梅大妈却让糯米有了一种新的用途--“糯米画”。她还用中楷毛笔,书写多幅六米长卷记录历史上的先贤、明君和秦腔百戏。

改名“红梅”不畏艰苦的环境

昨天,记者走进李红梅的家,宽敞的客厅简直就像一个工艺美术的展览馆,一进客厅,对面墙上是用黑豆和麦粒粘贴的一幅对联,“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中间摆放着用红丝线绣的百福十字绣,墙上挂着“一帆风顺”“果实累累”的糯米画。67岁的李红梅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她的作品。李红梅从小在 陕西 省大荔县朝邑镇的农村长大,她本来不叫李红梅,而叫李香哲。她笑着说:“我这个人一生命苦,三岁丧母,13岁继母又去世,剩下同父异母的弟弟。后来跟奶奶生活,奶奶患有重病,13岁那年她只上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回家照料老人。跟外婆和奶奶学会了剪纸、刺绣、编织等等,年轻时用这一技之长补给家用,我本来也喜欢捣鼓这些。创作梅花画的时候我就希望自己可以像红梅一样,傲雪临风不畏艰苦的环境,战胜困难活出个人样。”

让糯米有了一种新的用途

在李红梅家中,一进门就看见沙发上的“百花齐放”“一帆风顺”等糯米画,从两三米处看像油画,走进看像十字绣,再仔细看是由一粒粒染色的圆点组合而成。画面逼真,色彩过渡处理得很专业。李红梅指着糯米画说,她自创的糯米画正在向国家申请技术专利,目前已经是 西安 市雁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用糯米、干粉、鸡蛋清和颜料通过熬制,配合九宫格,像十字绣一样,醮着颜料进行点画精心制作。画像表面覆盖了一层透明保护膜,保证糯米画防水、防掉米,保存几百年上千年都不会掉色。”

以先贤为榜样教育儿孙

李红梅还用中楷毛笔书写了多幅六米长卷,记录了历史上的先贤和名君和秦腔百戏。在记录20个历史上圣明皇帝的长卷,介绍每个皇帝采用四字一句,12句为一段。她这样介绍唐太宗“才能卓越,明智果断,厉行节约,知人善用,会书能诗,天策上将,开设学馆,劝课农桑,济世安民,为政谨慎,虚心纳谏,励精国治。”她还撰写了20位历史先贤长卷,这样书写杜甫这样写道“ 人格高尚,忧国爱民,博大情深,读书万卷,三吏三别,风格多样,感情豪放,风格奇崛,雄浑高昂,诗艺精湛,功劳显赫,诗篇之最。”记者询问她,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书写长卷,她说:“我不喜欢旅游,也不爱好逛街,最爱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技术,我要把这些留给儿孙,让他们以历代先贤为榜样去做人做事。”

本报推出“高手在民间”栏目,征集生活中有一技之长\有特殊本领\有过人本事的草根能人,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人,请拨打本报热线965369积极推荐。

高手在民间

本报记者 张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