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举办信息建筑医学类讲座活跃校园学术气氛

29.03.2016  20:34
            近日,西安工程大学举办多场报告会及讲座,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杨小渝教授作报告。 近日,该校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杨小渝教授作了题为《材料基因组计划、新材料研发的加速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上,杨小渝首先从传统的材料研发模式、目前新材料研发存在的问题和材料基因组计划简介(与ICME的关系)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材料基因组计划。接着重点讲述了以计算模拟和数据为核心理念的“材料基因组计划”将如何加快新材料的研发,并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基础平台和软件框架。随后,杨小渝教授还介绍了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支撑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情况、西安工程大学信息学应用研究中心以及信息化技术引领当代科学研究国际现状等。在提问环节,杨小渝就大家提出的如何利用大数据、高通量计算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杨小渝,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现为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杨小渝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和创新体现了多学科、跨领域的特点。曾参与了十多个英国政府及欧盟框架项目的研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沿用国际化的方法和模式系统地开展交叉学科项目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国际重要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著有三部英文学术著作;同时还担任国际期刊主编/国际学术会议审稿人。2010年入选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2011年获由教育部、科技部举办的第五届“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邀请日本滋贺县立大学环境建筑设计学教授松冈拓公雄作报告。 近日,该校邀请日本滋贺县立大学环境建筑设计学教授松冈拓公雄作了题为《设计思想(设计思考)---日本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上,松冈教授首先介绍了近几年世界上的超高层建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也逐渐呈现了超高、异形化趋势,然而在少子化、老龄化的社会形态下,这种高密度、大体量的建设是否合适,现在还难以作出判断。随后松岗教授通过向大家讲述自己的设计历程及一些相关作品,在对场地的充分利用和对自然尊重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建筑·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最后,以日本古建筑每20年原样重建为契机,松岗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对木构造建筑的研究,介绍了利用木材的必要性,并通过多个现代木构造建筑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木材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让大家深刻地体会到设计中人与环境和谐,回归自然的本质要求。             松岗拓公雄,滋贺县立大学环境建筑设计教授。曾获多个奖项,2004年获北海道红砖建筑赏 ,2008年获日本建筑学会赏业绩赏,日本创作大赏2007环境艺术赏,土木学会设计赏2007最优秀赏;2009年获滋贺县立大学职员优秀赏,2010年获日本观光学会学会赏观光著作赏。
            ——该校电信学院李云红教授作报告。 近日,该校电信学院李云红教授作了题为《医学图像算法及病理诊断方法研究》的报告。李云红首先介绍了在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的进修经历及参与科研实践情况,随后引入“医学图像算法及病理诊断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她详细阐述了如何采用医学技术、红外热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基于人体红外热像灰度范围扩展、人体红外图像去噪、边缘增强、伪彩色处理等红外诊断的图像预处理系统,利用温度分析、对称区域分析等方法实现人体病灶分析,从而达到医学辅助诊断的目的,对肿瘤预警、疼痛诊断、炎症诊断、血管功能检测及亚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李云红就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同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李云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教授,电信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红外热像测温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近年来,主持纵横向课题10余项,其中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项,纺织工业联合会项目2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