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宗虎:创新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16.04.2016  10:41
            《陕西日报》2016年4月15日(记者 张梅 通讯员 郝亚楠)题:科技创新院士谈
            “创新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宗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宗虎
            林宗虎,1933年5月13日出生,蒸汽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创建的两相流孔板流量计算式被国际上推荐为最佳式,称林氏公式。创建了计算程序和脉动判别法并解决了过电站锅炉严重脉动问题。创建了3种两相摩阻计算法和一种截面含汽率计算式被广泛应用。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对过冷沸腾传热、稳定流动沸腾传热均有重要研究成果。首先解决了用一个元件同时测定两相流量和组分两个参数的国际难题,成果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3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科学馆,一场简朴而又特别的院士传记赠书仪式在这里举行。中国工程院向西安交通大学赠送林宗虎院士自传一书,林宗虎院士与到场青年学子分享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体会,现场掌声阵阵。
报告会后,林宗虎院士接受了本报有关“创新”话题的专访。
“‘十三五’期间原始创新可能取得较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在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CiPS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领域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一批战略高技术显著增强国家实力。
            全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陕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陕西共有38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居于全国前列,取得了多项基础研究重大发现,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明创造,攻克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其中,仅西安交通大学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数量居全国获自然科学奖各单位首位。
            在林宗虎院士看来,正是多年的基础积淀,才使得“十二五”我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说,以前我们大都是在人家原有的基础上改进或者提高,现在则强调原始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创新国家,成为强国。“我们国家‘十三五’的整个基点就是创新驱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依靠创新来引领。‘十三五’的号角已经吹响,经过多年建设、投入那么多科研力量,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我们会在原始创新上取得较大突破!”
“要根据国家需要进行创新”
            林宗虎院士长期在锅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领域气液两相流和传热等方面从事系统性研究,取得多种开创性成果。他创建的两相流孔板流量计算式被国际上评为最佳式,称“林氏公式”被广泛引用和应用;他还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开拓了研究新领域并应用广泛,在这一领域完成多个“率先”。
            这些成果是林宗虎院士对“创新”最好的诠释。“我的科研课题大都选取工程急需且处于国际科技前沿的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在原有基础上得出一些创新成果。例如,林氏公式的创新点在于可用于各种压力和多种流体,而其他同类公式只能用于单一流体和单一压力。”
            1995年,林宗虎成为我国首批选举产生的工程院院士之一,“创新”更成为他此后教学和科研的主动力。“自己觉得压力和责任更大了,至今我取得的科研和教学的全部业绩有一半是在选为院士后的20年内取得的。”
            林宗虎院士和团队成员花费十年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气液混合物的涡街判别式,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有关专著,得到国内外的好评和应用;在工程上,和上海锅炉厂设计了我国首台电厂用直流锅炉,与四方锅炉厂设计的全球首台超临界注汽锅炉……这些无不体现了创新的魄力。
            “万物是在发展变化的,只有创新才能适应事物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无论从事科技、艺术或其他事业,取得成绩者毫无例外都要具有创新精神。我们要依靠创新驱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引领发展。任何事业,不创新、不进取都没有发展前途,要被淘汰。”
寄语青年学子:“立志、坚持、勤奋、进取”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前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同样,也激励了林宗虎院士。
            “我出生于一个战火纷飞、外国入侵、内战不断、国家贫弱到底点的年代。那个年代的青少年都是在国恨家仇的环境中长大的,有的立志政治救国,有的立志教育救国,我则立志科技救国,因为只有科技发展,武器精良后才能保家卫国,才能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青少年时期,林宗虎就立志成为一个科学家,以自己创造性工作为振兴中华作贡献。“这一立志不仅使我明确了人生前进方向,而且给我以强大前进动力。”
            正因为此,林宗虎以优秀成绩完成了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毕业后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教师,不仅培养了大量大学生和研究生,还结合国家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现今,我个人成为科学家的小梦想已经初步实现了,但是振兴中华的大梦想尚未完成,我还要和大家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坚定的梦想,还要勤奋和进取。在林宗虎院士看来,科学研究更是如此。“不能满足已有成绩,而应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事业新高峰。世上充满了竞争,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不可能从天而降,而是必须通过主动进取和竞争才能获得。”
            最后,林宗虎院士劝勉青年学子要注意身体健康。“健康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他认为自己今天的成绩与注意健康是分不开的。“如以60岁为退休年龄计算,我至今已超龄工作了22年之多,近几年还保持着每两年出版一本著作的工作量。”至今已出版科技著作23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去年,应邀著作自传时,80多岁高龄的林宗虎院士平均每天完成3000字的工作量,一直坚持了5个月完成书稿。“由此可见,健康对保证幸福和成功人生的重要性,希望年轻学子多注意健康,以期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