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工艺大师联手创作万余方"二十四孝端砚"

09.05.2016  06:36

  中新网肇庆5月6日电 (程景伟 高荣权)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由12位中国制砚工艺大师联手创作的1.2万方端砚艺术品,5月6日在“中国砚都”广东肇庆市通过验收。该批端砚不久后将在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艺术品交易中心平台上线交易。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端州,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端砚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除了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外,更重要的是其石质滋润、细腻,与墨最为和谐,石品丰富,加上艺人精雕细琢,千百年来难撼其地位。

  端砚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演良、李志强、程振良、陈金明、梁弘健、柳新祥等12位中国文房四宝制砚工艺大师,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进行了工艺创作。每位大师各选取不同的两则故事,分别以肇庆宋坑和斧柯东两个坑口出产的砚材进行创作,每则故事各创作500套。如李志强便设计创作了以“二十四孝”第17则故事《哭竹生笋》和第22则故事《乳姑不怠》题材的两类端砚作品。

  此次也是端砚艺术品首次试水“互联网+艺术品+金融”的交易模式。据介绍,南方文交所开启了文化艺术品等领域的电子交易新模式,其中该所艺术品交易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省级政府机构授权经营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交易品种涵盖字画、玉石瓷器、非遗工艺品等广泛门类。

  广东肇庆市端砚协会会长梁弘健称,此举改变了传统的端砚艺术品交易渠道,期待线上交易成为端砚交易的新增长点,为端砚工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现在是端砚收藏的最好时机”,李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当前端砚交易处于低迷期,价格较前几年高峰期时回落近三成,产出砚材的老坑、麻子坑、宋坑等封坑多年,砚材日渐枯竭,而制砚大师所出作品也将越来越少,优质的端砚艺术品具备巨大的升值空间。(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