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长江学者Crawford教授当选“世界法院”大法官

11.11.2014  20:26
            2014年11月6日,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举行的大法官选举中,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James Crawford当选国际法院大法官。             国际法院(ICJ)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设于荷兰海牙,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它的首要司法机关,俗称“世界法院”。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作出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判,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司法意见。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经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选举产生,任期9年。根据法院规约,法官均为“品格高尚并在各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之国际法学家”。此次法官选举共产生了4名法官,任期从2015年2月6日开始。             James Crawford教授是世界顶尖的国际法权威学者,曾长期担任剑桥大学惠威尔国际法讲席教授。2013年James Crawford教授入选西安交大法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4年7、8月间,Crawford教授来校讲学,受聘西安交大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并与陕西省法律界进行了深入交流,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西安交大法学教育与世界法院渊源颇深。从南洋公学先后走出去的著名学者王宠惠和徐谟分别担任了国际联盟国际常设法院(PCIJ)和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任中国籍大法官,对中国和世界的法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James Crawford教授当选国际法院大法官,是新时代西安交大法学国际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