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玉木偶老艺人艰辛传承路 只为把精彩献观众

23.02.2015  14:00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过年这几天在西安一些大型旅游景点都能看到来自陕西各地方的一些民俗表演,那今天周至的大玉木偶也将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登台亮相,大玉木偶戏在陕西有着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那么大玉木偶戏是什么样的呢?昨天晚上我们的记者就抢先一步的替您去打探了一番。

    晚上七点多钟,大明宫丹凤门附近的舞台后面,60岁的老艺人杜占刚和他的木偶戏班子成员,整理着刚刚从周至县楼观镇大玉村拉运过来的演出道具,4小货车的道具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几个套装在一起的大蒸笼看起来很奇怪,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上百个小木偶演出时用的各种帽子。

    周至大玉木偶传人杜占刚:黑(丞)相(的)帽子,包拯戴的。

    记者:你看这个穗就像咱们这个《武媚娘》电视剧里边的登基时候那个帽子。

    周至大玉木偶传人杜占刚:对,这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戴的帽子。

    演出的小木偶是团长杜占刚家家传的,虽然经历了岁月的风霜但小木偶仍然充满了精气神,大玉的木偶取材必须是柳木,而且柳木得在冷水里浸泡两年,取出后必须阴干才能进行雕刻,难怪研究非物质文化的王智老师也为之感慨。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员王智:据我们的调查在大玉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他刚好跟戏曲的兴起,明清两代几百年历史差不多,因为在农村可以说一年也演不出几出戏,所以他们很多的戏班子都散了,而且现在很多地方的人,就像这样能操作木偶的老艺人是少之又少了,再加上能做木偶帽子、服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以说这个木偶非常濒危。

    大玉木偶在表演时要举过头顶,入戏的时候木偶穿戴层层叠叠,加上帽子配饰等等一个木偶最重的有20多斤,老艺人告诉我们平时在地里干完活他们练习的基本功就是举着锄头,经常被人嘲笑,就是这样的功夫才使得他们在一场3小时的演出里又唱又跳如行云流水一般自如。一切放置妥当后,杜占刚几个人终于可以回小旅馆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决定步行,65岁的刘怀中没有顾得上吃饭在路上买了两个饼充饥。

    记者:你们晚上没吃饭啊?

    老艺人:哦,我这忙活呢,没吃。

    记者:这个点,吃一个饼能行啊?

    老艺人:行了,喝一点水,两个饼,呵呵,好了。

    回到旅馆老艺人们再次进行排练,他们说明天要把最精彩的奉献给观众,让外地人都知道咱陕西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玉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