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赵渡初中残疾教师邓建先进事迹侧记

25.09.2014  17:41

导读: 赵渡镇初中身有残疾的教师邓建,15年里,他爱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他用爱心、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托起了一个个移民家庭的希望。



“赵渡初中的学生,都是移民家庭,各方面起步都比当地人艰难,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见到赵渡镇初中身有残疾的教师邓建时,他的第一句话就让人敬佩不已。

渭南市大荔县赵渡镇是一个移民大镇,距离县城25公里,对于这里的每个移民家庭来说,唯有教育才能让这里的移民孩子拥有一片新天地。邓建深知自己肩负着赵渡镇一万六千多名移民的重托,在这个偏远的移民大镇,身有残疾的邓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一干就是15年。15年里,他爱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他用爱心、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托起了一个个移民家庭的希望。

身残志坚挑重担

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这个被认定为二级残疾的青年教师便将“用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了自己教学的座右铭,这也成为了每个移民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

顺利升入重点高中,才能实现大学梦。这对于赵渡初中初三两个班,80多名学生来说,意味这80多个移民家庭的期盼。肩负着赵渡父老和全校师生的重托,邓健勇挑重担,走上了初三数学的教学岗位。他整天吃住在学校,一周五天,基本不出校门,一有空就趴在桌子上写教案、苦钻研、克难关,硬是把学生们眼中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如行云流水,通俗易通。

为了使学生们能得到充分的辅导,邓健提议将两个班分开辅导,但这样一来,他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最多时达到了8节。分别在一楼和二楼的两个班每天至少上下10多趟,对身患残疾的邓建来说,痛并快乐着。

“乡亲们把娃娃送到学校,就是把希望交给了老师。教不好娃娃,咱对不起乡亲们的这份信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赵渡中学的数学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朝邑片区第一,他的付出得到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

创新教学提兴趣

作为初三班的班主任,其工作涉及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邓健多年来坚持定期家访,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他自掏费用给予资助,激励学生勇往直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凝聚集体意识,他创新教学方法,多次钻研实践,制定出了《推进式小组竞争机制》班级管理方案,通过有特色的代课教师试讲、特长学生演讲、重要阶段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力度。他设计的“重塑自我,迎接初三挑战”、“自己命运自己把握”等九个不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群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在教学中,他的教学月月有主题,每周有新点,使他们能以高昂的姿态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他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浓、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他连年被评为县校优秀班主任。

“我觉得教师就是河边的摆渡人,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向一个新的天地,是我的责任。”微笑的言谈中,满脸的凝重透露出他对库区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

屡遭不幸意志坚

事业刚有起色,家庭的不幸却接踵而至。

妻子因不堪家庭重担离他而去,紧跟着老父亲也与世长辞,更不幸的是,他女儿在7岁时被诊断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省医院要求24小时特护。看着病床上孱弱的女儿,想想学校里还有56名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在翘首企盼。他含泪对病床上的女儿说:“你是爸的骨肉,爸放不下你,但初三56名毕业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也需要我呀!”孩子住院的那些日子里,邓健在省医院和学校之间来回穿梭,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落下学生一节课。

由于他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强度非常大,使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10年7月他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他却拄着双柱拐提前到学校上课。每一节课下来,他都满头大汗,腿痛得难忍,学生和老师每每看到都直掉眼泪,都劝他伤养好了在上课,可他却说:“现在学校教师比较紧张,大家都很忙,初三学生学习很关键,不能耽搁!”由于恢复不彻底,导致他终身残疾。

在大荔县举办的“扎根边远,安贫乐教”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中,邓建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广大教师,激发了更多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移民库区教育事业的决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使他成为了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他还多次为渭南师院及全县多个中小学做了《昂首做人低首处事》等为题的报告,赢得了学生赞赏和敬佩。

年复一年,邓健用他无微不至的大爱和耐心,拖着残疾的双腿,改变着无数库区孩子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