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孩子打开七彩大门:记西电科大蒲城研究生支教团

30.12.2015  09:19
            2015年9月,蒲城县平路庙初级中学迎来了4位特殊的青年教师,他们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蒲城分队的成员,也是蒲城迎来的第一批高校研究生支教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蒲城分队四名成员在平路庙初级中学合影

            告别昔日熟悉的课桌,走上陌生的三尺讲台,西电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努力适应着这崭新的一切。在完成好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也在细心地观察着,思考着用新方法、新媒介、新点子为这座乡村中学带来了新气象,也为建设农村立体生态中学校园作出了积极贡献。
搭建微信平台 家校互动新选择

            “老师,为什么这次学校的微信上没有登我们班的照片呀?”这是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姜震华近期遇到学生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些同学,姜震华都会笑着告诉他们,留心学校下一期的微信推送,说不定就会有惊喜。说起为什么会想起给平中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姜震华说,最初的启发来自所带班的学生询问他的微信号,他发现陆续有很多学生都加了他微信,本来想建立一个微信群,但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干脆建一个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呢,让全校的学生都可以在线上与学校交流,让家长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线上平台。             从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以来,已成功推送了消息多期,内容涉及校园新闻、校园文化、平中特刊等与广大师生息息相关的事情。平台推出以来,在未进行集推广,完全靠口碑口口相传的情况下,现已有逾百人关注,消息的阅读量也是次次攀升。每周五接收来自平中平台的推送消息,已渐渐成了平中人一个新的习惯。             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打开了蒲城县平路庙初级中学线上宣传展示的窗口,让该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多一种新途径了解、宣传学校,也给学生多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开启青少年广播站 用声音唤醒梦想

            校园生活不应是单调乏味、缺少趣味的,应该是活力四射、充满生机的。初到平中,总觉得在饭后课前耳边少了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学校的播音室,支教团成员孙靖涵看见里面虽然简单但完备的播音设备之后,提议道:“为什么我们不搞一个校园广播站呢,让学生的耳朵时不时地可以兴奋一下,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学生的朗读、英语口语能力。”他的提议得到了其他成员的认可,也获得了蒲城县平路庙初级中学的大力支持。             随后,孙靖涵开始了忙碌的筹备,从播音稿的审稿、播音员的朗读训练、背景音乐的仔细筛选、每周一歌的曲目甄选,每一个环节,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终于在那周的周四,平中“校园之声”广播站如约和广大师生见面了。如今平中的学生,已渐渐把每周四听一听校园之声广播当成一种习惯,将其看成了校园生活的合理组成。             “校园之声”的发声,叫醒了学生沉寂的心灵,唤醒了学生青春的梦想,让蒲城县平路庙初级中学的校园进入了“有声时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支教研究生侯书丹在“拒绝哑巴英语”课堂上
拒绝“哑巴英语” 丰富课堂英语教学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侯书丹在接手七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后后,面对平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尤其是英语的听力和口语,一直是平路庙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老大难,是整个英语教学的短板。她充分发挥自身英语水平尤其口语水平过硬优势,在课堂上积极创造英语语境,营造英语语言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知不觉地将英语在课堂上说出来。             除了课堂氛围的营造,侯书丹还会经常涉及一些英语小游戏与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完成,减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释放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让英语的思维在游戏之中深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英语要说出来!”这是侯书丹上课经常跟学生们强调的,也是她自从事英语教学伊始一直坚持的!
注重文化和修养 在实践中积淀

            校园建设的完整性,不仅仅要求物质上的完备,更要做到精神层面的丰富,即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种有力的环境教育力量,对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融入校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来到平路庙初级中学后,积极配合学校的常规校园文化建设,如在学校牵头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支教队员为班级文化的构建献计献策,最终促成了班级文化构建的良好形势,使学校各个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研究生支教团向平路庙初级中学提出了“以实践促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模式,提倡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体悟文化的巨大力量。经过精心筹备和组织,在12月12日当天,为纪念“西安事变”79周年,让中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先烈伟人的巨大魅力,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平路庙初级中学的支持下组织学生参观了位于蒲城县的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和清代考试院,为校园文化注入“爱国、不屈、弘治”的新元素!             经过研究生支教团的努力,如今的平中已逐渐形成课堂重心明显、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文字与声音共舞、文化稳步积淀的立体生态校园。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能做的事也着实有限,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坚持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这将是对支教这一年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