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遍三秦大地

12.06.2017  09:33

黄沙漫天、灰霾当空、水体萎缩、黄河西摆……这一系列问题在卫星遥感监测的“天眼”下一览无遗。一张张对比图片、一份份数据资料以决策服务材料的形式向陕西省委、省政府报送,并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年来,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以下简称遥感中心)凭借遥感技术,屡屡在陕西的生态环境和灾害监测中捕捉到最真实的变化,分析出最客观的数据,在上报省委、省政府后,多次得到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批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细察红碱淖水体增长

早在 2004 年9月,遥感中心就开始对全省 生态环境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在对比过去十几 年的卫星遥感资料时,科研人员发现神木县境 内的红碱淖水体面积从 1986 年至 1997 年萎缩 了 1 平方公里,从 1997 年至 2004 年,水体面积 又萎缩了 13 平方公里。

从1986年至2011年的25年间,红碱淖水体面积消失近 40%。”一纸决策服务材料让红碱 淖生态保护问题得到高度重视。2008年,红碱淖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加以保护。 

可喜的是,在“天眼”的监测之下,2015 年, 红碱淖保护工作初显成效,萎缩速度首次控制 在 1%以内。而遥感中心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提醒,虽然红碱淖水体面积萎缩速度放缓,但仍呈 下降趋势,保护工作需坚持。更令人欣喜的是, 在 2016 年底,最新的红碱淖遥感监测数据显 示:平均水体面积 32.94平方公里,与2015年相比增加 1.43平方公里,增幅为4.54%。这是红碱淖水体面积首次增长。 

遥感中心主任范建忠分析,2016年初至10月19日,神木县总降水量较 2015年同期增加了 近一倍,水体面积平均扩大了 1.19 平方公里。10月19 日至11月2日,陕西、内蒙古两省(自治 区)联合采取生态补水措施,使红碱淖水体面积 再次大幅增加。

遮不住的“天眼” 

每年冬季,古城西安上空都会灰霾四起。 视野朦胧、呼吸不畅等情况让市民对节能减排、 退耕还林的成效产生了质疑,对“大美陕西”的 愿景在心中打上了问号。但根据卫星遥感监 测,陕西的生态环境正在逐年转好。 

今年3月的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 显示,2016年全省植被覆盖率较2015年和“十 二五”期间分别增加 1.99%和 0.72%;陕北防风 治沙区和退耕还林区增加尤为明显。不仅如 此,全省气溶胶污染集中的关中盆地和陕南汉 江河谷地带污染水平都有所下降,其中关中盆 地下降较为显著。监测还发现,2016 年全省气 溶 胶 光 学 厚 度 平 均 值 0.224,比2015年下降12.84%,比“十二五”期间下降24.58%。不仅如此,沙尘天气强度下降、频次也在减少。这都说明,陕西省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发展。

这些图像、数据的公布,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让大家重新燃起了对“大美陕西”的期望,更让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坚定了加快治理陕西生态环境的信心。 

见证绿色陕西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自2000 年以来,陕西省降水增多,气温变化不大,气象干旱程度偏轻,沙尘天数下降,扬沙次数明显减少,省内黄河水系支流输沙量呈下降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植被覆盖率增 加十分明显,绿色已经成 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绿色陕西逐渐取代了“ 黄土 高坡”形象,全省生态环境 建设进入崭新阶段。

“ 陕西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 43.06%,净增长10.5个百分点。这段时间是陕西 历史上森林覆盖率增幅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陕 西省林业局信息宣传中心副主任巨炎武告诉记者。 昔日的黄土高坡实现 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 变。数据显示,绿色向生 态脆弱的陕北地区延伸了 400 多公里。如今, 陕西绿化植被覆盖率继续提高,卫星遥感监测 结果显示:2016 年全省植被覆盖率 70.60%,较 2015 年增加 1.99%,较“十二五”期间高 0.72%; 其中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率 52.94%,较 2015 年和 “十二五”期间分别增加 7.11%和 2.58%。这都 使得全省植被固碳量稳步增长、释氧量增加。 山青了,水绿了,陕西的天空更蓝了。

投资遥感、重视遥感、关注遥感、利用遥感,都将使陕西变得更加美丽。”省气象局副局长薛春芳如是说。未来,陕西省卫星遥感业务“天眼计划”将形成“两级业务、三级服务”的发 展构架,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遥感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环境灾害遥感监测、农业遥感技术研发和应用等项目,助力生态综合治理与发展。

扫一扫,手机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