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劳动密集型企业起火

17.12.2014  13:35

      编者按 11月16日晚,山东省寿光市龙源食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伤,再一次敲响了劳动密集型企业防火警钟。12月5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从即日起至2015年年底在全国集中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会议通报,2010年以来,全国共发生重特大火灾23起,死亡416人,其中9起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死亡240人,火灾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约占总数的39%和58%。这一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形势严峻。

      那么,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哪些火灾隐患?频频“惹火”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整治这类火灾隐患,防止火灾亡人事故发生?本期“焦点关注”,我们特邀北京、杭州、海口三地通讯员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期望能从中发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寻找到遏止这类火灾发生的有效对策,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


      企业“重效益、轻消防”;消防管理混乱;“三合一”小作坊乱象丛生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的明德服装厂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这家服装厂主要生产销往国外的皮革类产品,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家服装厂开业至今已有10个年头。虽然生产车间和生活区域进行了划分,但笔者近日跟随消防监督人员在其车间检查时看到,安全疏散通道上被集装箱、易燃布匹和衣架挤占。


      “会用消防器材吗?”“发生火灾后知道怎么逃生吗?”面对消防检查人员的提问,员工们面面相觑。


      房山区消防支队防火处消防监督员余奎告诉笔者,这家企业此前生意兴隆的时候员工达到了300多人。一名安徽籍的吴姓员工说,他们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月要生产5000件左右的服装。


      笔者了解到,这个企业依然存在厂房违规大量使用彩钢板、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混乱、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疏散标志设置不正确、窗户设置影响逃生的铁栅栏等火灾隐患。


      类似的情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也比较突出。临安市高虹镇被称为“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去年产值61亿元,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171家,从业人员2万余名。近日,笔者调查了解到,这里经济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在一家名叫“三林照明电器”的工厂,笔者发现,这里的厂房竟然是由原来的自住房改建而成。二三楼用作生产车间和仓库,楼顶竟然盖起了近千平方米的住宅,住宅里有厨房、客厅以及办公区。楼顶的住宅没有逃生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工人们将难以逃生。


      笔者了解到,高虹镇大多数企业需用煤气、氧气、天然气等危化品,容易引发火灾。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不符合消防规定的违章建筑长期存在。个别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企业员工消防意识不强,消防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共有“三合一”家庭小作坊1380家。在彭埠镇七堡村的一家制衣厂,笔者发现,一楼是厂房,二楼以上住人。一进厂房,笔者就看到,电线没有穿管、乱拉乱接电线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些员工甚至把电瓶车停在厂房里充电。


      笔者在现场发现,工人们把生产好的成品直接堆在一旁。“货品没有存放在统一的地方,一旦有火苗,很快就会火烧连营。”一名消防监督人员告诉笔者。


      王师傅在彭埠镇打工,平时一家人都住在厂房的二楼。笔者发现,这里电线乱拉、物品乱堆乱放。当被问及住在这里是否担心消防安全时,王师傅不以为然地说:“已经习惯了,也没看见发生火灾。


      12月1日至12日,海南省海口市消防部门对海口纪豪服装有限公司、海南君悦实业有限公司、海口歌梦服饰有限公司等全市19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排查整治。


      消防人员检查发现,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灭火器数量不足、灭火器过期失效、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封堵、消防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损坏、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设施停用或损坏、采用易燃材料装修等火灾隐患。



      造成隐患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企业“轻消防、重效益”;历史遗留的先天性隐患;消防管理不到位


      “造成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消防意识不强!”北京市房山区消防支队防火处消防监督员余奎认为,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舍不得把钱花在消防建设上,致使企业消防器材匮乏,消防硬件跟不上。而消防管理上的混乱,又造成灭火器材人为破坏和丢失现象严重。


      “在一味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驱动下,消防安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余奎分析认为,有的企业虽然也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消防责任人,但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闻、不问、不落实,而责任人忙着抓“效益”,更无暇顾及落实消防安全。


      杭州市消防支队消防监督员沈光明分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纺织、服装、制鞋等生产企业发展初期,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以追求高效益为先,普遍缺乏消防安全长远规划。这些企业从筹建到投产时间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不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工艺防火、建筑防火以及消防设施的设置上,都与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相去甚远。新建厂房留下大量先天性火灾隐患。待消防部门知道后,已成为事实,给整改隐患增大了难度。


      沈光明分析,部分企业租借他人厂房进行生产,利用过去砖木结构的老车间、老仓库、旧学校改建而成,建筑耐火等级低,布局不合理,更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这些企业车间拥挤、通道阻塞、乱搭乱建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与此同时,沈光明总结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负责人消防意识不强,忽视安全工作,是产生火灾隐患的根源。为了效益,企业负责人擅自改变建筑使用性质,从而形成了致命的火灾隐患。比如,违法搭建易燃彩钢板建筑等。


      二是员工消防意识淡薄,是产生火灾隐患的重要原因。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持有上岗证的消防管理人员走后,新上岗人员未及时培训就上岗。


      三是失控漏管现象较普遍,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呈小型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部分企业是私人开办,形式多样,而且发展快、停业快。有时消防部门很难及时纳入视线,时常出现一些未经消防检查,就擅自经营的小作坊。受市场经营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关、停、转”期间,消防安全管理松懈,该坚持的制度不坚持,值班人员责任心下降。


      四是违章用电用火。企业内电气设备、照明灯具数量多、分布广,但厂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大多是由非专业电工安装,存在电气线路安装不规范、电气线路乱拉乱接等问题。个别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在厂房车间内随意吸烟、用火,连基本的灭火防护知识都不具备,不懂得如何扑救初起火灾,引起火势快速蔓延,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五是灭火疏散预案不落实。不少企业不落实自救措施,有的根本就没制定灭火预案,有的制定了预案,却从来没有演练过。一旦发生火灾,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自救和灭火,员工责任不明、程序不清,势必造成场面混乱,扩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如何消除劳动密集型企业火患


      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落实各级消防责任;督促企业自查自纠隐患


      “一些先天性火灾隐患要在源头上及时消除!”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副镇长薛宝利说,政府在土地出让和招商引资上要统筹考虑,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


      薛宝利介绍,长阳镇大华天坛服装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长阳镇政府每年年初都要与该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成立专门的安监监察大队,除了日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每逢重大节日期间都要加大巡查力度。与此同时,企业的各类建筑必须依法经过消防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置消防设施,而且建立了实名制消防责任人、管理人和宣传员,结合实际制定了封闭式管理、统一开工、晚上清场等规章制度,确保企业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