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妹子学中医 陕西话提醒患者:感觉咋相

07.04.2015  03:15
俄国妹子学中医 - 古汉台
来源: i0.tobei.cn

习近平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正是这把钥匙启动了世界各国有志之士的寻宝之旅。2010年18岁的俄罗斯姑娘娜塔莎,带着梦想来到西安,考入 陕西 中医学院,她闯过语言文字关,努力学习,深深地爱上了中医,不仅自己融入中国社会,而且将包括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内的同胞带到中国,引进中医大门……

出于好奇来到中国学习中医

 

3月10日,是新学年的第二天。娜塔莎一大早就赶往陕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期望在当日将寒假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老师上门诊时通过临床见习都能解决。

娜塔莎,是纯正的俄罗斯人。上世纪中叶,爷爷辈响应国家号召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迁徙到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1992年她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母亲是幼儿园老师,父亲在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的西气东输项目”中主管日常电力供给。哈萨克斯坦教育体制中,只有1至11年级之说,娜塔莎和别的孩子一样,每天从8点到14点在学校上课,回家就做作业,每周只能在星期日休息一天,作业很多,学习负担很重。在11年里要学包括数学在内的很多门功课,仅语言就要学哈语、俄语、英语,课外还有很大的阅读量,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在一周内要读完……

娜塔莎从9年级开始学习音乐,由于老师是美国人,因此对美国的了解比较多,高中毕业原打算去美国上大学,按惯例她还是参加本国的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塔拉兹国立大学。但她要出国上大学,母亲却希望她留在身边,为此与家里产生了矛盾,她威胁母亲,“如果不让出国上学,就会故意考试不及格”,就这样逼得家里同意她出国上大学。因为好奇和费用问题,决定来中国。

2010年9月,来到西安一所国际学校。此前,由于国内的封闭式教学,对中国的了解也很少,“心目中的中国就像成龙演的电影《神话》里一样,房子是古建筑,人都是兵马俑……”。到了西安看到的完全颠覆了她的经验,刷新了她的印象,这也给了她很大的学习动力。在这所学校里主要学习汉语,两年的学习中,她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毕业后选择了中医专业,她的决定父母非常赞成,于是报考了陕西中医学院,2012年9月,被该院针灸系录取。

陕西话 中国古文 繁体字成为学习的障碍

中医学院很有意思,也有兴趣。”她说,课堂上老师都用汉语讲课,《中医基础理论》老师李翠娟的课讲得绘声绘色,她很喜欢与她交流、来往交朋友。学习中,老师的语音、中国古文、繁体字是她学习的的障碍,遇上陕西语音重的老师上课,一定会在课后将没有听清楚的话找老师问清楚,老师会给她细细解读直至完全理解,遇上古文和繁体字就去找老师或同学,一定要弄懂古文的古今词意,一定要找到与繁体字对应的简化字。“开设的‘中医诊断学’‘中医中药学’‘方剂学’等的学科中,都很难学,但最难学的还数《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她说,因为都是古文,几乎一句都看不懂,除了使劲看书,就是找同学,找老师,他们都会提供帮助的。考试时,有时突然想不起个别汉字就用汉语拼音先记着,交卷前再问监考老师,在老师的提示下把汉字填写上。

实践上也下功夫,大一时,想很快学会针灸,除了正常的上课,她还参加课外针灸培训班,先是自己给自己扎针,有时一次在自己的身上扎十几枚针都不怕痛,后来还给同学扎……

用自己的真诚融入中国文化

中医属中国传统文化范畴,讲缘分讲信任。学习中医不仅要学好中国语言,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娜塔莎说,在哈萨克斯坦,除了复活节、独立日等公共休假外,最长的假要数元旦了,元旦比中国的春节还要隆重,10天假中最隆重的莫过于12月31日晚上,12点大家等到总统通过电视给人民的新年祝福后,就开始喝香槟、放鞭炮。在爷爷家,姥姥姥爷都会聚在一起,等待着她们一块儿过元旦,她们也会拿到他们的礼物或红包。一般地还要将写给圣诞老人的信交给爸妈,他们拿到后,谎称投递给圣诞老人,约定只要你努力学习表现好,第二年的今天圣诞老人就会将你的愿望实现,实际上当晚发的礼物就是前一年自己写给圣诞老人信的愿望,这一年里表现好的孩子都会得到500到1000元的红包,接下来就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在老苏联的那几个国家旅游(不会要签证),平日的节假日,父亲都会带她们一块去游玩、打猎,生活也非常充实。

来到西安的头两年,每年都要回家,进入中医学院后,她觉得应该把自己融入到中国的社会,每逢寒暑假,在西安市区与同学合租一套房,或者住在父亲的西安朋友的房里,除了读书学习、实践,就是交友,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扩大朋友圈,尽可能的多了解陕西、了解中国。不管到了什么场合,先是有礼貌的用中国人的方式和人打招呼,一有合适的时候,就会用流利的俄语演唱动听的歌曲,每到一处都会将现场气氛烘托得热烈,从中打通与人交往的障碍。

在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中,他用学习汉语的体会结合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自己写了演讲稿,诸如,“”自大加一点,让人讨厌;“”女像马的身体,马很辛劳辛苦……演讲时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妙趣横生,博得阵阵掌声,获得该次活动的第一名。

全班50多名学生中,除了3名留学生,其他都是国内各省的学生,每年都有挂科的同学,娜塔莎学习很刻苦,门门功课成绩优秀,几年中没有一科挂科。”班主任屈红艳老师说,她和全班同学关系处的非常好,和他们一块儿爬山、游戏、完全把自己融入这个大集体。

用生硬的陕西话与患者交流

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她站在贾成文教授的身后,不时的与就诊患者点头致意、打招呼。把脉、看舌苔,凡是贾教授对病人诊断的她都要过手,并与其交流,从中解答自己实践中的问题。

诊断一拨患者后,又随贾教授来到针灸室,虽然穿着白大褂,一头金发和有神的大眼睛还是引来了就诊患者差异的目光,娜塔莎赶紧用生硬的陕西话作自我介绍,逗得患者满堂大笑。在贾教授的指导下为一名减肥的年轻患者在肚皮上扎针,找准穴位、进针,开始患者有些紧张,她就安慰他,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一针、两针,慢慢地他放松了。在给一位治疗肩颈疾病的老年患者时,她怕他担心扎不好针,就与他聊天说病因、如何保健,边醒针边用陕西话说:“感觉咋相(样)?

整个上午,都围绕如何找准穴位,如何醒针的问题,不停地与老师、患者交流分享。

在校医院,她与许多见习生一道,聆听系主任李永峰教授对火罐与艾灸的临床指导。实践着燃火多大,火在灌中停留时间,火罐的推走,艾灸火头与皮肤间的隔纸多厚,用火的程度等。李老师示范后,她找来了同学,在其身上拔火罐、艾灸。李老师看在眼里,不停地夸她动作协调,程度到位,学得快,用得活。

现在,已是23岁的娜塔莎,是针灸推拿专业大三的学生,担任学院留学生会主席。学院对她与其他留学生一样,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宿舍安排在留学研究生楼里,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理想的专业学习,使她深深地热爱她的学校、老师、同学。2012年她把妹妹带到西安考入中医学院,2014年7月,又把弟弟带到咸阳学习汉语,同时介绍多名同胞来西安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大学毕业留在中国,找一个中国老公,在中国安家……”娜塔莎说。

华商记者 蔡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