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宣传网:京津冀豫陕媒体问水行启程 展示我省南水北调工作

24.03.2015  12:58
        西部网讯(记者 陈嘉伟)今天(3月20日)来自中央、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和陕西媒体的50多名记者齐聚陕西西安,这50多名记者将在接下来的8天里奔赴陕南三市,深入采访陕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全面展示陕西为南水北调中线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景俊海:请受水地群众安心用水

        出发前,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景俊海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出席采访活动的50多名记者表示了欢迎。

        景俊海说,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工程,这些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尤其是陕南三市积极配合这项工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群众生活方式,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保护水源地环境,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办法。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陕西是重要的水源地,且大部分来自陕南三市,汉江流经陕南三市462公里到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70%的水来自陕西。所以保护水质安全非常重要,目前陕西境内水质保持了国家二类,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举行这次采访,就是要通过各位记者的深入,集中展示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集中展示我们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努力,营造水资源来之不易的舆论氛围。同时也要请受水地的群众安心用水,陕西调出的水水质有保障,水量有保障。

        最后景俊海希望记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从采访中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发现最突出的典型。以实践的视角,百姓的情怀,创造出广大人民群众愿意看、愿意听,看得懂、听得进的优秀作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的水来自陕西

        随后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张西林、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对陕西省南水北调所做工作做了具体介绍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陕西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汉、丹江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24万平方公里,涵盖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 28个县(区),为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张西林说,中线工程开工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把确保水质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按照“循环、集中、工程、补偿、问责”的工作思路,全力加快汉、丹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陕南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源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汉江、丹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和III类,主要入库河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为中线一期顺利通水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评为2014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魏小抗说,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408.5亿立方米,其中近250亿立方米来源于我省汉江流域,加强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围绕“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目标,水利部门认真贯彻中、省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立足陕南循环经济永续发展,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并重,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在推进水保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接下来的8天里,50多名记者将深入陕南三市的部分乡镇,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江水质保护,就“两厂”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移民搬迁、循环经济做深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