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得

20.01.2015  12:11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说。

        说起打铁,我似乎还记得,在遥远的年代里,也不甚遥远吧,也就是20世纪60至70年代之交,在我的故乡陕西省临潼县八黄村的村道里,说具体点,在一个丁字路口——我家大门偏东一点儿,一个外乡来的铁匠正在那儿打铁!——风箱是他挑来的,火炉是他挑来的,自然,铁砧和铁锤也是他挑来的。我模模糊糊的记得,给他拉风箱的,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小伙,铁匠本人中等个儿,等铁具烧红了,他就抡起锤子在铁砧子上砸,时轻时重,一会儿工夫,铁铲有形了,䦆头锋利了,镐头尖儿有棱儿、有角儿了………经过时间的冲刷,在我的记忆里,打铁溅起的火花儿美得炫目,打铁人胳膊上隆起的肌肉疙瘩更是结实、完美!

        乡村生活单一、宁静、平淡,儿时观人打铁,使我终身难忘,以致后来我对故乡的一个地名——“铁炉”慢慢地就情有独钟:在过去的临潼县,有个“纸李乡”——“马额镇”——“铁炉镇”,它们由西往东一字儿排开:我爸是纸李乡八黄村的人;我妈是马额镇南刘村的人;我很小的时候,就从我妈口中听到过“铁炉”这个地名,当时,我就老爱想“铁炉”在哪里呀?时至今日,我有时还想,我妈嘴上一天到晚“铁炉”长“铁炉”短地经常说道,到底她去过“铁炉镇”没有?如今,也无人知道了——可能是我把在八黄村村道里打铁的铁匠与“铁炉”这个地方联系到了一起,所以,每每提起“铁炉”“铁炉”那块地方,我就颇觉神奇、神秘!也曾经想过,什么时候与母亲一块儿到“铁炉”去看一看,逛一逛,谁想,母亲她已去世十八年了,我还只知道“铁炉”而未去过“铁炉”哩。不虚此行,“铁炉镇”,今生你等着我!

      “治国就是治吏。”这是古人的智慧,但到今天这智慧仍很年轻,因为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受主义、奢靡之风)”依然任重道远,深化人民法院的改革依然重任在肩。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话,真是掷地有声、雅俗共赏!同时,这种思想和话语也彰显了一种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