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以“农户+合作社+学校”为产销模式实施教育扶贫

29.09.2016  05:07
            举全县之力发展教育的白河,真正把教育当作了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扶贫探索和创新,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所在。扶贫工程虽然浩大,路却仍需一步步地走。各司其职,竭尽全力,才有脱贫的希望。经济上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             教育扶贫怎么个扶法?给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和住宿费,找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口支援,或者帮助申请生源地贷款,那都是老套路了。在高考成绩年年刷新安康教育圈的同时,白河的教育扶贫也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立足教育系统特色“移民搬迁脱贫一批,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强化教育扶贫脱贫一批,落实兜底保障脱贫一批”之外,白河教育扶贫最大的亮点,在于一种以“农户+合作社+学校”为产销模式的扶贫方式。
把教育发展与产业扶持联系起来

            能把教育发展与产业扶持这两个看上去关联度不大的领域联系起来,还多亏了该县教体局的多次调研。             该县教体局副局长黄炜介绍,在当前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积极性很高,但农户一直担心蔬菜等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害怕不能持久发展。局里下去调研了很多次,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农户解决这个问题。             能够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一定的数据分析。该县教体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白河现有84所公办学校,有在校学生2.48万人,其中高中生4300人、义务教育阶段1.74万人、学前幼儿3100人。由此产生的一个9500人的庞大寄宿生群体和1800名在岗教职工,他们的吃饭问题将成为推动这一扶贫措施的最大动力。             黄炜说,寄宿生一天三餐都在学校吃,走读生每天在学校吃一顿,加上教职工就餐,每年各学校食堂对牛羊鸡等肉类和蔬菜、鸡蛋的采购量就近1000万元。当时他们就想到,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农户+合作社+学校”的产销模式,让学校食堂优先采购各合作社的肉蛋类和蔬菜产品,那么既能发挥校园集中消费的优势,推进精准扶贫,又能提高学校食堂采购食材的新鲜品质,保障学生营养膳食。到时农户有产出,学校有需求,合作社能完成管理和流通,就为贫困村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路。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2016年5月12日,《白河县教体系统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村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将这一设想正式变成了可操作的措施。按照这一方案,白河教体系统根据“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注重服务 、公平公正,安全第一、市场运营”的原则,发动全系统帮助贫困村农产品促销,通过这一模式拧紧“产、管、销”链条,既保障农民增收,也保障学生营养膳食,一举两得地推进精准扶贫。             茅坪镇田湾村,这个县教体局帮扶的贫困村,成了第一个试点。村里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与学校有效对接,养殖合作社也开始为学校提供畜禽热鲜肉和蛋类食品。在初期的试点之后,各学校还将提升食堂蔬菜、热鲜肉、蛋和大豆制品的本地采购率,同时向周边县域学校试点销售。
既主动,又节制

            为保证“农户+合作社+学校”模式能够顺利运行,该县教体系统还在这一框架下配套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这其中,既能看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动作为,又有在市场规律面前的有效克制。             比如在采购方式上,对全县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食堂所需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热鲜猪肉、牛奶等大宗食品原材料,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政府统一采购以外的新鲜家禽家畜肉类产品、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调味品等原辅材料,都由学校自主采购,且优先遴选在教体局备案的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与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中,在做好学校与合作社供需信息互通的基础上按需采购,不大包大揽。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监测等问题,则由合作社依托当地镇村和业务部门完成,强化源头监管,保证优质材源。             食材进入学校食堂,必须经过一系列规范的流程,包括备案准入和订单式采购及核查退出机制。县教体局组织工商、食药监和农业等部门,对合作社及其采供的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对不守信用、以次充好、投机倒卖、出现事故或人为质量安全问题的,将其清退出学校采购圈,并拉入黑名单。             为了使这一模式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县教体局还专门建立了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协调扶贫项目资金等措施,落实资金扶持,激励合作社增强产能。将扶贫纳入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内容,落实人力帮扶。为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在发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县职教中心实施精准教育培训,送培到镇村,服务到农户。同时,通过买保险等措施,提高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             周志琴是试点村茅坪镇田湾村三组村民,家里上有两个年迈的老人,下有两个不满三岁的小孩,家庭困难的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外出务工。2016年4月,县教体局帮助田湾村成立了高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收购村民家里的蔬菜。周志琴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种了2分地的豇豆和本地黄瓜。就这两分地,为她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入。周志琴说,明年还想多种些,争取早点脱贫。
“传统手艺”不能丢

            在不断创新教育扶贫方式方法的同时,白河对原有的教育扶贫措施,仍在进一步探索和更新。             该县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保留并适时恢复农村偏远山区必要的教学点,建设必要的村级公办幼儿园,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集镇空白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幼儿园和小学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推动优质师资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对办学行为、教育质量、教育收费、教育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有效防控偏远农村学校及民办幼儿园因教育质量无保障、政策落实打折扣而导致学生舍近求远择校上学,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             从本学期起,该县在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按照每生每年7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对在册贫困户家庭子女一次性发放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当年考入高职院校的在册贫困户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扶贫助学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入大学的新生,提供5000至1万元不等的补助。对在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按照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其实在教育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该县还有一项创新。就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丰富办学层次和形式,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积极接受职业教育,降低教育成本,有效防控“教育致贫”问题。             该县鼓励学生实现特优技能专业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上大学甚至考研究生的梦想。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一个不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贫困家庭增收脱贫。黄炜说,这两年白河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政策,接受中核集团对该县的教育帮扶。每年有50至100名学生到中核集团技校学习,多数学生能在中核集团就业,真正达到了“一人就业,脱贫一家”的目的。(文/谭西 陈曦 王琛)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