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四个优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7.07.2015  20:57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21年的发展过程中,西京学院坚持做到“四个优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 优化管理队伍,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整合资源,提升办事效率。本着突破体制障碍,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学院进行了机构改革,对业务存在交叉的部门进行整合,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人员定位定岗,改革的直接效果就是协作能力提高,行政流程简化。二是打造学习型团队。学院规定每一位教职员工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步伐。             —— 优化制度文化,管理科学规范化。 一是成立规章制度委员会,完善、修订、制定各项制度、规范200余项,印发教学、科研、学生和行政四大工作手册,全院师生学习,管理进一步规范化、透明化。二是制订科学的考核体系。为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学院重新修订考核办法,对员工的工作、学习、成长、效率、培训、发展等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和定性的考核。三是推进依法治教,切实提高教育依法治理的理念与水平。学院通过班会、报告会等形式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并邀请法治方面的领导、专家来校讲座,不断深化“法律进课堂”和“法律进学院”活动,使法治教育课内课外相结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学院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也是陕西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院校。             —— 优化宣传引导思路,开门办学透明化 。一是广开言路,落实“校长接待日制度”。自2013年9月起,校长每月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听取学生的意见。截至目前,共进行了15次,接待学生百余人,解决问题近200个。确保了学生为学院建言献策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二是师生共同参与美化校园。学院在校园绿化过程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校园美化师生做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亲自参与设计,完成了校园围墙的美化工作。三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扎实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校史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等,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大学生活、开阔文化视野、陶冶性格情操。             —— 优化育人载体,激发学生青春活力。 一是转变学生管理模式。学院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推行住宿书院制(社区)管理模式,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实施课内外联动培养,通过宿舍文化节、社区联谊会、食神大赛、趣味体育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为方便师生交流,每个书院(社区)内设四个导师团:常任导师以辅导员为主,驻扎在学生宿舍,在学生公寓内办公;学业导师以专职教师为主,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学长导师由心理辅导老师和一批心理素质较好的学长组成,定点定时接受学生的咨询;人生导师以社会知名人士为主,定期与学生开展座谈会,解疑答惑,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清晰的人生奋斗目标。三是发挥社团优势,全面开展有深度、有内涵、有品位、有价值、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四是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竞赛。仅2014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学生竞赛活动55项,有698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项,204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