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协同创新发展成效好

28.03.2015  11:55
      渭南师范学院坚持“建高平台,组强团队;凝聚方向,出好成果;凸显特色,打造优势。”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在探索开放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转型路径中,取得显著成效。
      ——切实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该院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结合,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近年来,共建设了13个省级、14个校级产学研机构。该院经政协陕西省委批准,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渭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家单位合作成立“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联盟”,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项目研究,出版了系列著作成果,获得了多项省部优秀科研成果奖。
        ——建设高层次专业创新平台。该院打破地域限制,构建紧密合作、模式创新、科技含量高的高层次专业创新平台,达到用平台吸引人才,以人才支撑平台发展的效果。例如,该院与无锡日联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核芯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有机一体、校企分设、合作攻关的“陕西省X射线检测与应用研究开发中心”,成功地开展X射线基础研究、光电检测技术研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与应用研究。
      ——构筑“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该院构筑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创新“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该院经省科技厅批准,与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共建“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经省发改委批准,与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陕西省煤基低碳醇催化工程技术中心”;与神舟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特别是依托渭南市、铜川市各县区市科技局共建科学研究工作站,设立研究项目,师生与基层的科研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围绕区域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在实证研究中实现学术创新。
      ——在省属高校中较早创建大学科技园。该院2011年成立大学科技园管委会暨办公室、科技园集团。同时该院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共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平台,与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协商共建“新丝路经济带互联网金融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有11家企业入园。该院与入园企业合作共建相关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选派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安排学生到入园企业实习实训。目前参与企业合作研究的师生研发的技术已应用于企业,实现了转化,并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
      ——建设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该院2012年建立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渭南市、铜川市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依托各县区市教研室建设15个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与86所中小学、幼儿园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学校。同时,近两年该院还设立了42项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由院内教师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基地学校教师、师范生合作完成。承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形成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全学科覆盖。
      ——建设“大学生创业创新园”。2013年5月,该院成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园,采取了“导师引领、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园区孵化”的培养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培训。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实践,初步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品质与精神。
      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有效地提升了该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水平,学生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该院大学生近年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685项奖项,476人获厅局级、省部级奖励,209人获得国家级奖项。大学生艺术团应邀赴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知名大学演出,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中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舞蹈作品奖”。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连年攀升,部分专业上线率超过60%,就业率一直居同类院校前列。(文/韩文娟)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