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人大精准发力助脱贫

22.03.2016  11:51

        “十三五”时期是宁强县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宁强县人大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落实中、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咬住“精准”二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精准发力。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 及早制定机关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方案,明确包扶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工作措施、工作要求。按照县委“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统一部署,县人大机关包扶高寨子街道办戚家垭村,31人包扶戚家垭村65户贫困户186人;组建了包村扶贫工作队和6个干部包户工作组,为包扶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摸清贫困家底。 发扬“5+2”、“白+黑”的敬业精神,统筹推进人大业务工作和包村扶贫工作。连续利用双休日,以工作组为单位,进村入户与贫困户拉家常、摸实情,宣讲扶贫政策、鼓舞脱贫信心,了解致贫原因、共商脱贫措施,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既全面了解了包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也理清了帮扶措施,同时增进了干群关系。31名干部分别与6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协助街道办顺利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录入等工作。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 办公室每周召开一次扶贫工作推进会,常委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任会议,听取包村扶贫工作队和各工作组工作汇报,全面掌握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添措施、加压力、促落实,及时研究处理有关重大问题。常委会领导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干部包扶情况,发现问题严肃问责。

      四是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协调资金4万元和机关干部自筹8500元购买银杏种子10吨,帮助该村新建银杏采叶基地170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资金  35.7万元,帮助该村改造低压线路1.7km,修复危桥一座,在三个组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了3.5km灌溉渠道。机关干部因户施策,为7名贫困大学生争取扶持资金3.7万元,帮助贫困户联系就近务工8人,并纷纷为贫困户购买化肥、猪仔、鸡苗、食用油、衣物等生产资料或生活用品。该村干部群众一致表示,“在县人大的大力帮助下,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也一定会和全县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方志安  席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