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中国食品安全报》:农民捍卫食品安全 一个村托起一座城

14.06.2016  22:16

 

 

 

http://paper.cfsn.cn/content/2016-06/14/content_39171.htm

 

关中印象体验地、小吃一条街、酒吧一条街、4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大美丽乡村;陕西各地特色小吃汇集,关中平原饮食文化集中展示;有农家乐62家,小餐饮23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1家,食品从业人员1300多人,节假日甚至超过3000人……

如果不是实地考察,不会想到这是一座村庄;更不会想到,这一村庄,每年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尤其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座“村庄”,近十年来,接待如此多的游客,既没有食品安全问题投诉,也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反而是其安全美味的特色小吃,为袁家村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口碑和财富。

食品安全是袁家村的“性命

6月7日 ,艳阳高照,本报记者慕名来到袁家村。村主任郭俊武概括说:“食品安全是袁家村的‘性命’”。尽管记者在食品安全战线多年,但头一次听到村一级干部用这样的词形容食品安全和村庄发展的关系。

接下来的一天半里,记者认认真真走了三遍袁家村,采访了老支书、村主任、副主任、原住村民、“新村民”,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等近20多人,通过他们关于食品安全的亲身经历、亲口讲述,深刻认识到一个食品安全本土治理的独特样本,一个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自治的典型范例。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坐落于九嵕山唐昭陵下,由袁、郭、王三大姓氏为主的八种姓氏组成,共62户,286人。2014年,与东周、西周村合并,共454户,2058人。

跨入袁家村的门楼,乡村风光扑面而来,径直迈入了关中“传统生活民俗圈”中:街面上,有童济功(茶)、五丰堂(面)、德瑞恒(油)、五味斋(醋)、天一阁(辣子)、卢记豆腐等富有传统特色的老作坊;有烙面、锅盔、凉粉、石子馍、凉皮、麻花、馓子、粉汤羊血、蓼花糖、砖茶、臊子面、馍豆豆、酸奶、蝎子酒、摊餭等关中传统小吃,“一家一品”,每家不重样儿;街巷流觞曲水,磨盘、上马石、影壁、门墩、柱础、墀头等处处可见。逛逛“小吃街”、“回民街”、“酒吧街”、“祠堂街”,走累了,茶楼落脚,农家乐驻足,客栈入宿。夜幕降临,听听弦板老腔,流连酒吧音乐,一边是传统,一边是现代……恍然间若置身历史老画片儿。

一圈走下来,我们发现袁家村,其实是一座“”。一组明清时期汉中民居建筑群形成的“村中城市”;一座展示传统技艺,充满了关中民俗生活气息的“文化城市”;一座洋溢着关中百姓餐桌上老味道的“美食城市”。饮食民俗,是这座城最亮丽的风景。

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村子,经过最近50年的变革及最重要的三个发展时期,在匠心独具的古建筑中,由三种经营业态汇合的陕西各地特色小吃、关中平原的饮食文化,别有生趣和魅力。

第一种业态是以“原住村民”四合院为主经营的农家乐。农家乐充分借用了袁家村统一建设的乡村式住宅的特点开发,布局整齐、风格统一,户户均以农家风味饮食、农家陈设接待,呈现出乡村特有的自然、淳朴、亲切的吸引力。如60号的王家大院、11号的王家土鸡等。

第二种业态是以“新村民”为主经营的康庄街、小吃一条街、酒吧街、文化创意与休闲娱乐等为重点的关中印象体验地。这些“新村民”,绝大多数是袁家村以虔诚姿态,千方百计吸引来的“老艺人”、“老把式”。他们是袁家村传承关中老味道、让餐桌“返璞归真”的代表群体。如挂面艺人鲁续印、烙面艺人赵仕亮、豆腐艺人卢志强等。“新村民”入户袁家村成为当地的新潮流。

第三种业态是观光农业和特色的客栈宾馆等。如农业观光园、生活客栈、左右客等品牌民宿。

袁家村,目前已成为周边地区乃至陕西全省自助游的首选目的地。

村委会副主任、年轻的80后小伙王创战介绍,从2007年开始,现任村支书郭占武带领村民,依托关中民俗兴办农家乐与民俗体验相结合的特色化乡村旅游。

2007年是袁家村的命运转折年,是袁家村“这座城”的诞生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解决温饱问题起步到实现传统农业向工业生产转型,用30多年的时间,袁家村发展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农民增收的先进典型。建起石灰窑、水泥厂、砖瓦厂等20多家村办企业,人均收入剧增至8600元。2000年后,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整顿关停粗放型“五小”企业,袁家村陷入经济收入下滑的困境,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

郭占武果断地提出:“搞乡村旅游。”有人质疑,“袁家村没有南方的青山绿水,没有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靠啥吸引人?”绝大多数的村民都认为不可能。

现在,老百姓最关心食品安全,城里人渴望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袁家村要抓住这个契机,以关中农耕文化为底蕴,以绿色天然和乡土气息为基调,以关中民俗小吃为特色,打造‘关中民俗体验地’”。郭占武思路清晰。

至今,袁家村的村民们都历历在目地记着当年的这个场景。

2007年国庆,袁家村关中民俗体验地(康庄)正式建成开放,这正好迎合了都市人回归田园、品农家风味的饮食追求,吸引了西安、咸阳和附近县城的居民纷纷前来,踏青赏花,尝地道美食,当年接待游客10万人。如今,袁家村开办农家乐62户,占全村100%;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3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100%。连续3年,袁家村年均接待游客400万人,年均旅游总收入达2.2亿元,人均收入5万元。

全村捍卫食品安全

袁家村有句口号:农民捍卫食品安全。

造城”之初,郭占武就有个梦想,“袁家村首先要成为距离最近的西安700多万人的大餐桌”。 要实现这个梦想,全体村民就需要共同履行保障食品安全的职责。

今年5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带队,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深入袁家村调研,对袁家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给予肯定和称赞。

同行的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副调研员张伟峰介绍,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专门由分管领导带队对袁家村模式进行调研,总结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

首先从源头管控食品安全。袁家村所有食品经营户所需的原料,如面粉、烙面、油、醋、辣子、粉条、豆腐、醪糟等,一律由村上作坊统一供应。坚决杜绝私自从村外采购食品,违反者一律取消经营资格。如大米、红薯、大豆等一般都有固定的协作种植基地或供应公司,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入库,统一保管,做到有协议、有票据、有检测报告,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就连筷子,也做到根据各经营户经营规模有偿发放一定的数量,强制更换新筷子,如发现餐具不消毒的,停业三天。”村委会副主任袁社娃介绍说。

袁家村,传统食品本地化,安全监管多层化。”咸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槐子玺说:“礼泉县对袁家村小餐饮许可时,不拘泥于面积大小和墙壁色彩,针对影响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关键控制点以及冰柜、消毒柜、筷子消毒机、灭蝇灯、垃圾桶、油烟机、冷藏柜等硬件设施,专门严格把关,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不变质。”这符合食品安全人本治理的良善理念。

为确保袁家村食品安全,礼泉县在村里设置了景区综合管理办公室,袁家村自己成立了小吃协会,农家乐协会和酒吧协会,形成了“综合办公室—村委会—旅游管理公司—小吃(农家乐)协会”多层次管理模式。

6月8日 早8点30分,记者跟随小吃协会参加日例行检查。

7位由经营户自行推选的协会代表,挨店挨铺进行检查,从穿衣戴帽、用具摆放、地面环境、原料来源及新鲜程度,逐项检查、问询,眼看鼻闻,再加快检手段,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值班负责人韩新选会立即找到店主,要求及时整改。检查结束时,记者看到他已做好详实的书面记录:“桌面卫生差,门前幡不干净”,“门前景观渠不干净”,“地面发现一个烟头”,“凉粉没加纱盖”……他表示,这些信息将汇总报告村委会,作为每周例会上的重要警示公布。

协会检查结束,记者意外碰到身穿制服的礼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梁丽萍与检查人员来进行又一轮例行巡查。梁丽萍介绍,礼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每季度对村上大宗原材料抽检一次,每天由驻村监督员巡查一次,每周由稽查队抽查一次,每月检测室抽查快检一次,以高频率多层次检查保障食品安全。

韩新选自己经营着调货店,他告诉记者说,这个早晨,旅游管理公司也会派出专人统一检查经营户工作衣帽和餐具消毒等。

在袁家村,村干部都是上墙的“食品安全监督员”,每人分管一条街,每天抽时间巡查一次。旅游管理公司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每月对经营户培训一次。各个协会每月组织食品卫生大检查,得分最低的商户,必须停业整改三天。对违法行为的经营户,除接受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处罚外,村上还要重罚。

严格的监督,形成了袁家村“检查不断线、安全有保障”的监管格局。

诚信是袁家村的金字招牌。为了取信于消费者,袁家村所有经营户都面向消费者以“自损”的非常方式坦然发下“毒誓”,写下庄重的食品安全承诺,并制成牌匾高悬于醒目处,让消费者知晓食品采取真材实料,保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

如果违背承诺和誓言,后果是“严惩不贷”。

袁社娃说,袁家村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在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由村里对经营户实施最严厉的惩处,如果食品生产经营中有发现非法添加行为的一律驱离出袁家村。

他回忆,2013年的一次检测中发现某油炸食品的过氧化值超标,袁家村对该户处以罚款2万元。对另一家采购原料把关不严小吃店予以停业整顿一周,在经营户中引起强烈反响。

郭占武说:“食品安全管好‘出’与管好 ‘进’一样重要。”袁家村俨然是一座承载百万游客吃喝的中型城市,除了对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的严格把关,还建立了严格的废弃物处理制度。为严管餐厨弃物,袁家村自筹资金,购置垃圾运转车,自建废弃物处理场,每天由专人拉运,通过果园深埋等方式进行统一处理,严禁经营户乱倒乱放,既有效保证了景区环境卫生,又杜绝了餐厨废弃物被不法回收利用。

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打造了袁家村过硬的食品质量,从根本上保证了袁家村食品原始、传统的自然风味,也为袁家村赢得了声誉,给各经营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如今在袁家村,食品加工经营户最怕失去做生意的机会,不敢违法、不想违法、也不会违法,行业自律已蔚然成风,而这种良好的风气,又给村民带来巨大的利益。

共享“食品安全利益

食品安全,不完全是付出艰辛履行职责,也不完全是付出心血社会共治,袁家村全体村民在履行“四个最严”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同时,也共享到食品安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在袁家村的街巷,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墙上张贴着油、面、醋、小吃街、辣子、酸奶、豆腐等合作社名单。每份名单都白纸黑字详细写明入股人的姓名、地址和入股金额。合作社规模大小不等,小规模20人的也有,大规模300人的也有;入股金没有任何限制,从公开数字看,有两千、五千的,也有十万、二十万的;股东有的是袁家村的,也有礼泉县其他镇村的,还有附近市区的。王创战说,这些股东既是经营户,也可以入股到各个合作社当“老板”。

原来,在袁家村一直传承着“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精神。随着乡村游日趋火爆,为了让村民们共享乡村旅游成果,袁家村创新完善发展模式,将优势项目股份化,把8个作坊的股权出让给了村民和商户,他们可以自由入股享受收益,可谓“家家有生意,人人能就业”。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李涛 李健 张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