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法官:追寻公正 永无止境

10.12.2014  15:08
        11月26日,一个普通民事案件结案的次日,我与法庭另一名办案法官来到距离法庭50余里外的坪桥镇莞坪村,对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判后答疑过程中进行了调解。

        案件中的两位当事人张飞、张虎系同胞兄弟。2011年4月,张飞乘坐张虎驾驶的机动车机动三轮车时发生单方交通事故,致使张飞头部受伤住院,经诊断造成张飞开放性颅脑颅脑损伤,花去医疗费49000余元,身体落下残疾。事故发生后,兄弟俩在村里人的协调下自行协商确定了赔偿内容,张虎向张飞赔偿各项损失共计50000元。张虎向张飞履行了调解协议内容后,张飞又于2014年8月以损失扩大、造成残疾为由诉至法院,请求哥哥张虎赔偿张飞伤残赔偿金及后续治疗费用。

        案件审理过程中,考虑到双方的特殊关系,我们及时深入二人所居住的村庄,向事故发生时在场的见证人了解相关情况,与参与协商解决两兄弟赔偿事宜的村民做了细致的调查笔录,并征询了他们对本案的处理意见。在文书送达、庭审、庭后等各个阶段,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展开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但由于前期双方积怨较深,矛盾尖锐,在审理之初,双方情绪激动,原告还提出了伤残鉴定申请。被告也称双方之间赔偿问题早已协商解决,再无纠纷,且原告的主张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双方遂因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张飞、张虎自行达成的调解协议真实有效合法,原告的诉讼请求也确已超过诉讼时效,最终判决驳回了张飞的诉求。

        面对这种结果,张飞一下子懵了,判决结果和自己所想的大相径庭,这样以来原本就穷困的家庭更加艰难。而张虎感觉法官虽然支持了自己的答辩意见,但兄弟之间可能因此后产生更大的间隙,误会将不断加深,成为一个难解的心结。面对两兄弟间真实的心理感受,也使我也思绪万千。为了最终有效的化解矛盾,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让当事人感受司法温暖的一面,我们决定不放弃最后一丝努力,在判后答疑过程中组织两兄弟再进行一次调解。

        再次的调解中,法官从法律及法理的角度耐心的为双方分析,并以通俗易懂的事例说服张虎补充赔偿张飞一万元。听着法官的现场说理,看着邻里乡亲的热心促和解,这对兄弟终于道出了心底的实话,欣然接受了我们提出的调解意见。两兄弟终于冰释前嫌,并对法官判后答疑再调解的工作方法赞不绝口。

        返回途中,我的心里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便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解决的最多是的是家长里短的纠纷,虽然没有能耐让老百姓“有栋宇之安,无饥寒之患”,但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切一个个企盼公正的眼神,抚平每一个寻求用公正来丈量的心灵。虽然公正之路永无止境,但我们一直在追寻公平公正路上不断前行,用心去化解每一个案件,去践行一名法官公正司法的庄严承诺。(文章当事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