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深化“两学一做” 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工作效能

15.12.2016  06:37
            2006年安康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升本以来,该院坚持“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的主要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该院学生工作部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目标,以“两学一做”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完善服务、细化管理,有效促进部门间形成合力,围绕“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以机制为纲,从实际出发,完善制度建设。 2016年4月,该院机关三党支部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工部对学生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形成了以“机制为纲”,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部门间交流,促成合力推动学生工作不断发展的共识。4月,为加强与学校二级学院的联系,该院学工部实行了部门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各项业务口的负责同志包抓二级学院,并定期深入了解工作情况;5月,为促进辅导员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多次研讨,形成了《辅导员日常管理20条》,促进了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评;6月,为促进辅导员聘评体系更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修订了《安康学院辅导员岗位基本任职条件与聘期目标任务》,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重要活动纳入考评体系;8月,结合学生工作新形势,修订和完善了4项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文件和制度;11月,为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修订了《安康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引领下,该院学工部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学校工作重点,从实际出发,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求,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聚焦重点,强化措施,优化管理育人机制。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院学工部领导班子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生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文明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开展“两早一晚”和“文明行为劝导督查活动”,部门领导率先深入一线开展各项工作,并与相关部门联动推动学风、教风建设。3月以来,学工部联动检查早课11次,查处迟到学生391人,坚持每天开展早操检查、宿舍卫生检查及文明就餐督查等各项工作,科学合理运用各项检查、抽查数据,将辅导员和二级学院的工作实效与各项数据进行对接,有效地促进和调动了该院各二级学院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该院学生迟到现象明显好转,就餐有序举止文明,宿舍卫生情况良好。学工部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问题明确化和具体化,不回避、不轻视,集中精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学生学习风气和文明行为向好发展。             ——实地调研,精准资助,完善服务育人机制。 根据资助政策的新形势、新标准和新要求,2016年6月至9月,该院学工部对紫阳县、三台县、武胜县等地资助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各地精准资助具体情况,结合学校资助工作实际,制定安康学院精准资助实施办法,完善贫困生信息库建设。在资助工作上,该院学工部将“以奖辅助,以工代助”的指导思想贯彻资助工作始终,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受助学生管理,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安康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奖助制度,建立了动态贫困档案;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保证了贫困生顺利入学;吸纳社会企业设立助学金。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把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千方百计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做到真情育人。             ——落实落细心理健康教育,夯实健康育人基础。 该院学工部针对95后大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局面。 一是 将被动等待接受学生咨询,改为主动深入二级学院了解重点学生,提供“上门”服务。 二是 做好安全稳定问题的防范和排查,及时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掌握重点学生,建立帮扶机制,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了解和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的指导,坚持心理委员培训,发挥朋辈辅导的积极作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在实处、落在细处、做在平时,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忧虑和困惑,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挖掘自身潜力,促进了全面发展。             ——积极拓展培训途径,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 该院学工部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和《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教生〔2015〕6号)等中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积极拓展培训途径。 一是 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不断加强时政学习、思想政治修养。 二是 利用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培训会,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管理”“辅导员职责”“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经验交流、心得分享,对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是 通过选派、组织优秀辅导员外出学习、考察、培训,2008年以来,该院共选派辅导员92人次参加省教工委组织的陕西省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 四是 逐步常态化辅导员技能竞赛,已成功举行三届校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两名辅导员连续两届获得陕西省辅导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五是 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考取从业资格证,鼓励优秀学工人员攻读在职思政类研究生,目前在读博士一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5人。 六是 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目前,该院生工作研究获得23项校级立项,9项省级立项,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2篇。把队伍建设与个人专长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集团发展联系起来,寻找二者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历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精干并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生工作队伍,推动安康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