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2016年“十大农业重点工作”出炉

25.02.2016  08:39

 

从2月23日全市农业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全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突出抓好十项重点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坚定不移抓好粮油生产。按照“优结构、稳面积、转方式、保安全”的发展思路,转变粮油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粮油规模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富硒粮油基地,大力推广高效栽培模式和实用增产技术,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促进粮油提质增效,确保全年粮油产量稳中有升,实现口粮基本自给。同时,着力提高设施蔬菜标准化水平,推动猪沼菜循环发展,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促进蔬菜向产业化、园区化发展,确保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3万亩以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

坚持不懈抓好现代生猪产业。坚持规模养殖场与家庭牧场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和循环种养,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市将扶持(新、扩、改)建设标准化千头猪场25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32个,培育林下生态养猪示范场(点)20个。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10个,规范提升阳晨生猪产业联盟50户。

做大做强魔芋和茶叶产业。以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魔芋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魔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力争建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点镇5个、重点村31个,市、县级示范园分别达到20个、47个,确保全市魔芋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继续深入推进富硒茶产业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严把建园质量,强化栽培管理,树立示范标杆,做优产业基地, 做强良种繁育体系,强化宣传、推介,努力提升安康富硒茶市场影响力,促进我市茶叶加快外销。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现代农业园区“五个一”提质增效工程,扎实开展“百队进百园”活动,成立100支科技人员队伍进驻100个农业园区,开展科技承包和科技攻关,提质增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培育家庭农场50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30个,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0个,培育发展生态休闲农庄10个。

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一县十镇百园”现代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药节药控害、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围绕优化农业结构、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有机农产品生产,着力构建生态富硒循环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抓好4个镇、20 个农业园区。

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依托丰富的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富硒品牌战略,打造富硒产业集群。建立完备的硒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市场及基础研究体系,大力促进特色农业、食品工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与硒资源深度有机融合,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扩大 “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地域品牌,扩大安康生态富硒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7jT安康新闻网(安康新网 + 今日安康)-安康市最全面的综合新闻门户网站树立起安康富硒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以汉江两岸、月河川道、公路及景区景点沿线城镇带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完成22个示范镇村建设任务。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一社一区”模式建设,强化农机技术推广,深入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全力提升农机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联创”及标准化农资经营门店创建活动,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源头可追溯制度,加大检验监测力度,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市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调整农业结构,不断融合一二三产业,推出以旅促农的农旅结合发展方式,使农业从过去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逐步拓展为传承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产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